議在日常膳食中給六姨太專調藥膳滋補,以配合吃藥。藥膳食譜如下:
1.蝦15克,豆腐3塊,蔥、薑、鹽適量,燉熟食用。
2.蝦仁50克,韭菜250克,切碎,二者加鹽同炒。
3.鴿子一隻洗淨,加枸杞子30克,文火燉熟後食用。
4.麻雀3隻,洗淨,去內髒,加肉蓯蓉、菟絲子各15克,白酒1升浸泡,15日後根據酒量服用。
5.取嫩的肉蓯蓉,切成薄片,加等量的山萸、羊肉,煲成湯羹。
6.肉蓯蓉加等量的大米、羊肉,煮成粥,佐以調味品食用。
關鍵詞:睾丸酮 陰竅操
第五章楊府滋補秘笈
● 中醫和養生專家青睞野雞,是因為野雞有養生保健之功效。能夠益脾胃、補肝腎。
●楊森以老鴨粥補身的另一個理由是:鴨肉比雞肉熱量低,晚餐應該清淡,以滋陰為主,多補充體內水分,鴨肉恰好。
楊森酷愛打獵。到了台灣,沒有了兵權,對他這個前半輩子手不離槍杆子的軍人來講,是很痛苦的。他的一個排遣辦法就是打獵。那時,台灣著名的三大獵手是楊森、何應欽、白崇禧,美國的陳納德將軍也常常加入進去。楊森帶了大筆私房錢到台灣,舍得花錢買裝備,加上他技術好,懂兵法,一段時期內,無人可和他的打獵小隊比肩,惟一敢和他比比高低的是何應欽。
打獵鍛煉了身體,增加了退休後的生活情趣,還帶給楊森意想不到的一大收獲,就是可以有野雞吃。
野雞自古就被美食家稱為山珍中的一種。野雞的活動範圍大,運動量高,以吃活食為主,所以肉質比家養雞鮮美,“寧吃飛禽一口,不食走獸半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和養生專家青睞野雞,是因為野雞有養生保健之功效。楊森精通養生學,自然知道野雞能夠益脾胃、補肝腎。而且,他不吃春夏秋三個季節的野雞,隻吃冬天的野雞,因為冬天的野雞很少吃到有毒的蟲子,不會造成對人體的間接危害。
楊森的家廚為他炮製的“罐燜野雞”,非常別致,味道鮮美無比,養生和醫療的功效也發揮到最大。
罐燜野雞的做法:
1.把野雞斬塊,裝在陶器罐中,加入高湯沒過肉。這道菜主要喝的是湯,而不是吃肉,所以要用高湯。
2.罐口用綿紙封住,使氣味不會喪失太多。但也不能封得太密,否則高溫時會炸裂。
3.陶罐外用穀糠包住,包到罐腰處,點燃穀糠讓其慢慢燃燒。這道菜的關鍵是用文火,所以切不可挑撥。
如果覺得罐燜野雞做起來太複雜,還可以簡單地清燉。但是不管怎麼製作,必須放薑片和黃酒,以便疏散風寒,才能發揮出野雞的醫療效果。
按照《隨息居飲食譜》上的說法,野雞不可與蕎麥、核桃、木耳、菌類同食。
做野雞菜肴要清淡,不要放太多油脂。
晚年楊森飲食清淡,很少吃油重肉厚的食物。他不吃齋,因此在飲食的安排上,保健醫生、營養師、廚師就特意選擇了一些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較低的禽類,如鵪鶉、鴨子、乳鴿。在他們特意為楊森設計的保健食譜中,有一道“老鴨粥”。之所以常吃老鴨粥,因為楊森是四川人,四川人晚餐喜歡吃粥,加上老人腸胃功能減弱,食粥尤其晚餐以粥為主食,可以養胃。活了83歲的詩人陸遊有首詩就叫《食粥》,詩曰:“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隻將食粥致神仙。”
楊森以老鴨粥補身的另一個理由是:鴨肉比雞肉熱量低,適合老人食用。《隨息居飲食譜》說:“鴨,甘涼,滋五髒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本草綱目》也說:“鴨,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頭雄鴨;治虛勞熱毒,宜用烏骨白鴨。”老人年紀大了,津液不足,即“熱盛傷陰”也,如果飯菜熱量太高,就會津液枯幹,感到口幹舌燥。所以晚餐應該清淡,以滋陰為主,多補充體內水分,鴨肉恰好。
楊森愛吃野雞肉,野雞肉是溫熱性的,按養生學理論,熱性食物應該和涼性食物調劑著吃,這樣口味上也不會太單調。
老鴨粥的做法如下:
1.取適量鴨肉洗淨,用少量鹽、黃酒拌勻,醃2小時,可以去除腥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