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民法的認識經曆了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去粗取菁、去偽存真的過程,有必要就如何對待以往作品的態度做個交代,刪去若幹極不成熟的習作,對於保留者也盡可能地予以評論,對研究民法的方法和前景作出初步的預期。由於每當我遇有新材料、偶有新想法時,便對電子版的既有作品予以修正,現在若回複原狀,則會耗時費力,不合效率原則,莫不如以現狀示人,還可收到較少誤導青年讀者的效果。為方便讀者,將自評放置於相應的作品之後。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及郭虹等編輯們,為《債權:借鑒與發展》入選201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必須致謝!

在整理、完善《債權:借鑒與發展》的過程中,耿林博士、戴孟勇博士、王洪亮博士等許多學者,都有求必應,翻譯文獻,提出意見,避免了不少錯誤,更有錦上添花的作用,感謝之情難以言表。

所有這些,都顯現出寫此序言的必要。

崔建遠

2011年11月30日

於清華大學明理樓

我對於民法的認識經曆了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去粗取菁、去偽存真的過程,有必要就如何對待以往作品的態度做個交代,刪去若幹極不成熟的習作,對於保留者也盡可能地予以評論,對研究民法的方法和前景作出初步的預期。由於每當我遇有新材料、偶有新想法時,便對電子版的既有作品予以修正,現在若回複原狀,則會耗時費力,不合效率原則,莫不如以現狀示人,還可收到較少誤導青年讀者的效果。為方便讀者,將自評放置於相應的作品之後。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及郭虹等編輯們,為《債權:借鑒與發展》入選201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必須致謝!

在整理、完善《債權:借鑒與發展》的過程中,耿林博士、戴孟勇博士、王洪亮博士等許多學者,都有求必應,翻譯文獻,提出意見,避免了不少錯誤,更有錦上添花的作用,感謝之情難以言表。

所有這些,都顯現出寫此序言的必要。

崔建遠

2011年11月30日

於清華大學明理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