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
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
王解:孟子說:“使得天下民人高興,他們將會歸附於自己。將天下民人的喜悅歸附,看得草芥一樣輕的,隻有大舜一人。原因是沒有使得父母滿意的人,不能算是好的為人;不能順應好父母意願的人,不能算是好的兒子。舜盡到了侍奉父母之道,他的父親瞽瞍變得很開心,瞽瞍的開心使天下受到教化,瞽瞍的開心使天下的父子倫理得到確定化(規範化),這就叫作大孝。”
點悟:舜是因為孝名而得到唐堯賞識、得到唐堯的兩個女兒為妻,又得到唐堯禪讓的天下的。瞽瞍在家裏似乎有些問題,記載說舜的母親與弟弟對瞽瞍的態度都不太好,唯獨舜能無條件地孝敬父親。瞽者失明也,至少他的盡孝任務更加艱巨。對於一個個體人來說,父親比天下更重要,這是孟子的一個重要觀點。從儒家理論來說,孝是忠的基礎,二者理論上是統一的。萬一二者發生了矛盾,孝更重要,孝更切近實在,必須從孝做起。這是一個重要的價值序列,帶有某種務實性與親切性、情理性。但又與公而忘私、大公無私、先人後己的價值認知相悖。孔孟都希望做到人的至情至性,同時也是至孝至悌至善至仁,孟子不斷地以舜的艱難的孝做榜樣,教化天下,洗滌人心,培育道德。可惜的是,後世這樣的孝的榜樣和道德難題的精彩、驚人的答卷沒有再看到,以至於讓讀者對大舜的孝道了解得也是半明半暗,一頭霧水。道德上要嚴格地要求自己,則是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