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現行反革命分子(2)(3 / 3)

資本主義文化的“登陸”民族工業的萌芽1994年3月,在鞏義市南河渡鄉的神南村洪溝發現一處早期人類活動遺址,距今約三十萬年,現場有豐富的生活場麵、和納瑪象、腫骨鹿等動物遺骨。有原始人與圍鬥大象搏鬥的遺跡,有人類用來擊打獸類的原始石器。就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悄然“登陸”了。1888年,基督教已傳入鞏縣,設教堂於老城。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在鞏縣回郭鎮創辦了鞏縣公立速成工藝學堂,附設實習工廠,這是鞏縣最早的職業教育,在全省也領先一步。

1915年(民國四年),北洋政府在鞏縣孝義鎮籌建鞏縣兵工廠,占地700餘畝,建起了德國輪式燒磚窯。1922年投產,時有工人2090餘名,職員116名。蔣介石、宋美齡曾到兵工廠視察。該廠所產步槍命名為“中正式”。這家先進的企業有力地帶動了鞏縣境內的工商業發展,卷煙、印染、棉紡等工業相繼建立並興盛起來。煤炭、棉花、食鹽、糧食、幹果等已廣為商賈經營。還零星出口棉花、瓷器,換回布匹、火柴、煤油等。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鞏縣務工者3000餘人,經商者2347戶占全縣總戶的4.44%。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鞏縣化學兵工廠建成,定名為鞏縣兵工分廠,生產化學試劑、防毒材料、化工原料。

抗日戰爭爆發,沿海城市淪陷,市場商品匱乏,鞏縣不少工商者乘機競相辦廠,市場漸趨繁榮。無疑,工業的發展促使鞏縣的商品經濟的繁榮,同時,鞏縣人的商品意識也領先一步。

鞏縣桑家溝的農民1886年就開始種煙葉了。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西黑石關秦南方、趙泌陽學製毛筆技術,四年後還鄉製毛筆直到50年代;同年,尤門溝村趙樹祿、趙林以木燒炭,利用本地礦石冶鐵鑄犁麵。

1910年(宣統二年),提倡實業救國,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王溝人劉欣恂在白河創辦裕中瓷業公司,其產品於1915年參加巴拿馬賽會獲二等獎。這時的冶鐵、印染、銀樓、荊編、紡織、木作等手工業作坊發展到170氽戶。

1914年(民國三年)3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辦萬國商品賽會,鞏縣參展的有嵩參、嵩茶、釉陶、鐵礦、鍾乳石、編織等物。同年,縣知事嵇炳元主持舉辦學校學術性觀摩會,以後民國間共舉辦縣學術觀摩會13次。

1928年5月,全縣申報登記開采小煤礦13家。1932年,鞏縣產原煤28萬噸。1947年,回郭鎮有私營煙廠54家,其中最大的西北煙廠有煙機7部,工人350名。1949年1月,回郭鎮工商界籌款建小型發電廠。

鞏義,融東方遠古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於一體,正因為此,鞏義人具有一種獨特的優越素質:飽滿的激情和著聰敏的理智,浪漫的幻想充溢著現實的思索。

鞏義人,該是中華民族的優秀之輩嗎?也許,有一條鮮為人知又足以震動中外的消息能解答上述問題罷:中國的鄉鎮企業鞏義人最早創辦了!

爆炸性新聞:鞏義市是中國鄉鎮企業的發源地1993年7月15日。中南海懷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在接見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十傑。他聚精會神地聆聽著十傑之一:河南鞏義市孝義鎮副鎮長、孝義企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武治功的發言。時間是金貴的,對十傑的發言僅安排兩名,而且每人隻限十分鍾,然而對武治功,卻給予了優厚待遇,讓他講二十分鍾。也許,是他在小組會上的發言太精彩太振奮人了。

頗有氣勢的武治功說:“鞏義市不僅是中國人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民族工業的搖籃,而且是當代中國鄉鎮企業的發源地”這時胡錦濤突然一抬手,示意讓武治功的講話暫停一下,問道:“為什麼說中國鄉鎮企業的發源地是鞏義?”

年輕人答日:“早在50年代,鞏縣的回郭鎮公社就搞起社隊工業,到70年代,社隊工業在這裏已形成一個小高潮,他們製訂了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的方針。那時候,全國根本沒有鄉鎮企業這個‘行業’,鞏義的這種社隊企業,以後演變發展為今天的“鄉鎮企業了。”

是的,鞏義市是中國鄉鎮企業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