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溱水身敗名裂(1)(1 / 3)

中國文學的源頭一一《詩經鄭風》中有一首題為“溱洧”的詩這樣寫道: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茼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訐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舅往觀乎?”洧之外,詢訐且樂。

溱與湖,瀏其清矣。士女,殷其盈矣。女日:“觀乎?”

士日:“既且”。

溱與洧為水名,溱水源於河南新密市東北的聖水峪,東南流彙洧水,為雙泊河。東流入賈魯河。詩歌中看出,水勢盛大的溱河洧河岸畔,青年男女在這裏聚會玩耍,歡歌笑語溢滿寬闊的河流,清澈明淨的水質令他們心曠神怡。

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溱河兩側布滿了鄉鎮小煤礦,不規範的開采和貪婪的掠奪,造成地下水的嚴重超采,導致溱河幾經幹涸,先前那個河道寬闊、水勢盛大的漆河不見了。進入90年代,各式各樣的煤礦更如雨後春筍般遍地叢生,礦區的年排水量增至6500萬立方米,加上全市(此時密縣已更名為新密市)900眼機井年排水量約1100萬立方米,工業用水年3500萬立方米,生活用水年1900萬立方米,這樣,年開采地下水總量高達1.3億立方米。可是每年滲入地下的再生水僅1億立方米。假使照這祥年超采3000萬立方米地下水的速度進展(實際是還要增加超采量的),97年後,新密市地下水將會抽幹。

眼下,全市地下水水位急劇下降,大部分地區淺層水已被抽幹,原有1200眼機井已報廢300多眼,2500眼民用淺水井已幹涸一半,20多條河流斷流,缺水人口由70年代的13.8萬人口增至30多萬人。

更為嚴重的是溱河岸畔的大隗鎮又上了一批小造紙廠,戴上造紙之鄉“桂冠”的鄉鎮企業排出的大量工業廢水全部流入溱河,彙入雙洎河及賈魯河。

河水汙染得不堪入目,且又臭又酸的異味更是催行人掩鼻迅過,這裏再也看不到青年男女談笑風生、互贈香草的浪漫身影了。

“瘟疫”肆虐蔓延——問題決不隻是在幾個點上:無計劃的嚴重超采地下水的行動,就像瘟疫般在中原肆虐蔓延,讓我們先看看省城鄭州西部地區因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後果吧:據統計,從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該地區平均水位下降27.8米,其中鞏義市下降29米,登封市下降30米,滎陽市下降20米,薪鄭市下降7米,新密市下降45米,隴海鐵路沿線,平均水位下降25——30米,造成這裏數千眼機井幹涸。有專家預測,若如此超量推采地下水,又無補救措旖,再過25——30年,豫西地區將成為無水可用的純幹旱地區,其後果不堪設想。

問題不僅隻在豫西;豫北、豫東也不例外;倘若走至豫南許昌,此類問題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這個曾以魏都而知名的都市,今日已被列入全國40個最缺水的城市之一。由於常年超量開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範圍降落漏鬥,更為可怕的是這裏出現了地麵沉降和地裂現象,市內已有許多建築物出現裂縫。現在,許昌市正以每年9.8毫米的速度下沉。

出現的問題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人們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甚至於不以為這是問題的人!不久以前,筆者與我們的“水官”一道到一個水資源極為匱乏的地方了解情況,適逢那裏召開人大會議。據悉,會議決定,要在本世紀末將該地城區人日翻一番;當然,隨之而來的第三產業及一切配套設施都要同步發展。與我同來的水利工程師聽到這一消息,連連搖搖頭說,不可能的事,這大概是謠傳吧!他還說,即使這地方什麼也不再發展,就現狀而言,水資源已承受不了,河流斷流,機井幹涸,用水困難已成家常便飯,再搞這種決策,豈不是故意與自己過不去嗎?可是,傍晚有人將會議上印好的有關文件拿來了,白紙黑字說明,這決策是真的。這種人還要繼續在謬誤的歧路上滑下去,這是一種碰到南牆尚不知迷途的人!如此舉動豈不是自掘墳墓。

中原的水何等匱乏!中原人還在汙染寶貴的水,中原人還在無計劃地超采水!中原的水位在下落,中原的地麵在沉降,他們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