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世家密檔驚天下(1 / 2)

既然認了罪,就必須要對太子的罪行做出處罰,拖再多的時間也不能抹殺太子的罪行。所以,朝堂上,要求處罰太子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然而,這時景龍帝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固執,對群臣的進諫全不理會。有多少奏折,全數扣下,留中不發。麵對群臣的詰難,隻一句話,皇宮告急時,就隻有太子不顧己身安危,懇求羽林軍前來馳援勤王,你們這些忠臣在哪裏?其他的皇子王爺在哪裏?世家在哪裏?鷹軍都撤退了,才跑來勤王?是這麼勤王的麼?

景龍帝態度強硬固執,但是五個世家通過大臣轉呈奏折,奏折上的措詞更加強硬:直接進言,說景龍帝四年定的那樁欽案,擺明了就是袒護東宮太子。既然太子已經承認確實跟龍匪那邊的將領進行了勾結,那就不能光說通匪,人家淩國早就立國了,太子跟敵國將領勾結私通,就不能單純地定為通匪,而應該定為叛國!這是除了謀逆之外的第一重罪,不管太子被關了多少年,不管太子之後做過什麼贖罪的事,叛國重罪都不可饒恕!因此,世家懇求景龍帝對四年前的欽案,重新定罪,並對太子做出必要的處罰!

景龍帝收了這通世家的聯名奏折,並不表態。五個世家急得團團轉,終於等到朝會日,由舉薦出仕的高品階官吏引薦至朝堂,跟景龍帝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辯論。

至於辯論的具體情況,有各種傳說,結果卻是異常統一,均說皇帝朝議辯不過五大世家,一怒退朝。下次上朝,五大世家更進一步要求景龍帝立即就東宮叛國案對太子做出處罰。景龍帝還想來個一怒退朝,被五大家世派係的大臣提前擋住退朝路線,景龍帝裝暈,不想五大世家有備而來,竟不動聲色地把持了朝堂上下,召來太醫,就在朝堂上診治。一些科舉出仕的官吏瞧不過眼,跟五大世家辯論爭吵得厲害。但大家都是文職,再怎麼爭吵也無法奪得對朝堂的控製。那天的朝會,從巳時一直進行到戌時起更,景龍帝畢竟年邁,五大世家不敢過份逼迫,在景龍帝答應“下次朝會再對案件做出裁定”之後,終於散朝。

所謂的“下次朝會”,就在明天。示敵以弱,但是大局仍在景龍帝的掌控算計之中。五大世家的人犯一送入大理寺,景龍帝立即下旨叫大理寺卿冬印心率屬下會同三司連夜審問五大世家謀逆案。本來五大世家做事一向謹慎周密,從未顯露過謀逆之意,再加上五大世家舉薦的官吏眾多,可謂手眼通天,根本就抓不到他們謀逆的蛛絲螞跡。但景龍帝打破常規,果斷地先抄家再問案,因此,四路人馬從五個世家的老窩裏抄出不少五大世家跟各地官吏的往來密函密檔密帳等等,其中不乏拉幫結夥,打壓對手,行使各種陰謀詭計鏟除異己等等證據。甚至還包括百餘年來,他們跟曆代皇帝達成的協助登位的協議。其中也包括景龍帝的那一份!安國的皇帝基本都是他們扶持上位的,有那麼幾個不是世家扶持上位的皇帝,其在位時間都不長,會因各種意外而死亡,無一善終。

既然認了罪,就必須要對太子的罪行做出處罰,拖再多的時間也不能抹殺太子的罪行。所以,朝堂上,要求處罰太子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然而,這時景龍帝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固執,對群臣的進諫全不理會。有多少奏折,全數扣下,留中不發。麵對群臣的詰難,隻一句話,皇宮告急時,就隻有太子不顧己身安危,懇求羽林軍前來馳援勤王,你們這些忠臣在哪裏?其他的皇子王爺在哪裏?世家在哪裏?鷹軍都撤退了,才跑來勤王?是這麼勤王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