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孔子習琴(1 / 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立者,中國傳統倫理的奠基人。

孔子還精通音樂,深諳畫理,具有很高的音樂、美學素養。

孔子曾向魯國樂官師襄子學琴。十天後,師襄子來看他,見孔子還是在彈同一首曲子。師襄子就說:"這首曲子已彈熟了,你可以另學新曲了。"

孔子卻說:"老師,曲子雖然已經彈熟,可是技巧還不甚熟練。"

過了幾天,師襄子又來了,聽到孔子彈奏的曲子,他又說:"技巧也已熟,你可以學新曲了。"

不曾料到,孔子又說:"老師,技巧雖然彈熟了,可是還沒有領會曲子的誌趣。"

又過了幾天,師襄子說:"你已經領會曲子的誌趣了,這下可以學新曲了。"

可是,孔子還是沒有學新曲的意思,他微微一笑,道:"老師,不急,不急,我還沒有領悟出作曲者是誰呢!"

過了一段時間,孔子去找師襄子。麵對老師他再彈了一次這首曲子,然後若有所悟地說:"此曲除了周文王還會有誰能做得出呢?"

師襄子不禁對他肅然起敬,豎起大拇指說:"沒錯,此曲正是《文王操》!"

【換位思考】

或許你會為眼前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看了孔子的故事,我們何不要求自己做得更好呢?孔子能成為儒家學派的創立者,這與他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是分不開的。在生活中你也像孔子一樣嚴格要求自己嗎?

【成長感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當你比別人花更多心思去做同一件事情時,你所收獲的也會多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