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輸卵管周圍病變:以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多,異位內膜在輸卵管內形成結節或盆腔外異位內膜造成輸卵管粘連。

(5)卵巢因素

①卵巢發育異常:多囊卵巢、卵巢未發育及卵巢發育不全。

②子宮內膜異位症:傳統的觀點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即為子宮內膜超過宮腔範圍(不包括子宮肌層)的外在生長。當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與不孕關係,據天津與上海兩地報告,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原發不孕占41.5%~43.3%,繼發不孕為46.6%~47.3%,而正常人群不孕率為15%。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粘連,影響卵巢功能,妨礙卵細胞的成熟與釋放。

③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LUFS):LUFS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致病因素之一,依據是LUFS者由於卵泡未破裂,腹水中17-α雌二醇和黃體酮較正常為少,失去對異位子宮內膜細胞的抑製力,患者卵巢無排卵。

④黃體功能不足:異位症患者黃體期分泌不足影響受孕。

⑤卵巢腫瘤。

(6)排卵障礙。引起卵巢功能紊亂而致不排卵的因素都可致不孕。

①中樞性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功能軸紊亂,引起月經失調,如無排卵性月經、閉經等;垂體腫瘤引起卵巢功能失調而致不孕;精神因素如過度緊張、焦慮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可產生影響,抑製排卵。

②全身性疾病:重度營養不良、過度肥胖或飲食中缺乏某些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E、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可影響卵巢功能;內分泌代謝方麵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低下,重症糖尿病等也能影響卵巢功能導致不孕。

③卵巢局部因素: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二)臨床表現

患者有閉經、痛經、稀發月經或少經、不規則陰道出血或子宮頸、陰道炎性疾病致陰道分泌物增多、附件腫物、增厚及壓痛,毛發分布異常,乳房及分泌異常,子宮內膜發育遲緩、子宮發育不良和畸形,重度營養不良、體型和體重指數(BMI)即體重(kg)br身高(cm)異常等等。

二、治療

(一)中醫治療

1.辨證論治

(1)腎陽虧虛型

①主症:婚久不孕,月經後期,量少色淡或色暗,或月經稀少,閉經,麵色晦暗,形寒肢冷,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性欲淡漠,小腹泛涼和冷墜,白帶清稀,小便清長,夜尿頻多,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或沉遲。

②治法:溫陽補腎,養血調經。

③方藥:右歸丸加減。

(2)腎陰不足型

①主症:婚久不孕,月經先期,或月經周期正常,經量偏少色紅。形體消瘦,腰膝酸疼,五心煩熱,心悸失眠,口燥咽幹,大便幹結,舌質偏紅,苔薄或少苔,脈細數。

③輸卵管周圍病變:以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多,異位內膜在輸卵管內形成結節或盆腔外異位內膜造成輸卵管粘連。

(5)卵巢因素

①卵巢發育異常:多囊卵巢、卵巢未發育及卵巢發育不全。

②子宮內膜異位症:傳統的觀點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即為子宮內膜超過宮腔範圍(不包括子宮肌層)的外在生長。當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時,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與不孕關係,據天津與上海兩地報告,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原發不孕占41.5%~43.3%,繼發不孕為46.6%~47.3%,而正常人群不孕率為15%。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粘連,影響卵巢功能,妨礙卵細胞的成熟與釋放。

③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LUFS):LUFS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致病因素之一,依據是LUFS者由於卵泡未破裂,腹水中17-α雌二醇和黃體酮較正常為少,失去對異位子宮內膜細胞的抑製力,患者卵巢無排卵。

④黃體功能不足:異位症患者黃體期分泌不足影響受孕。

⑤卵巢腫瘤。

(6)排卵障礙。引起卵巢功能紊亂而致不排卵的因素都可致不孕。

①中樞性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功能軸紊亂,引起月經失調,如無排卵性月經、閉經等;垂體腫瘤引起卵巢功能失調而致不孕;精神因素如過度緊張、焦慮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可產生影響,抑製排卵。

②全身性疾病:重度營養不良、過度肥胖或飲食中缺乏某些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E、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可影響卵巢功能;內分泌代謝方麵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低下,重症糖尿病等也能影響卵巢功能導致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