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太乙的坐騎,白鹿是南極坐騎,三力大仙是闡教雲中子的記名弟子,虯首仙四人重歸通天門下,奎木狼既是天庭中人,也是截教門徒,甚至還有彌勒手下的童子……”

“不錯,我們若是貿然派人去誅殺這些人,不僅大違佛門慈悲之意,也會與各方勢力結下因果,尤其是三清門下。” 接引道。

準提讚同道:“師兄所言極是,因果易結不易解。稍有不慎,便會牽連出更多修士,如滾雪球,最終成了宿業糾纏,甚至會牽扯聖人進來。當年封神之戰是如何出現的,闡截兩教不得不做過一場,又是為何?”

“若是有一人坐騎被擊殺,坐騎主人不來複仇,豈不是令門下齒冷?他若來複仇,便是成了因果糾纏。此次玄奘西遊取經,可不能被助長為量劫。”

“而且人間道門對我教不滿,也是實情。”釋迦牟尼對人間傳教一事較為關注,便將他過去所見說了出來,“道門中人飛升至地仙界、天庭與各教聖人道場,那麼這種不滿情緒就會被帶入其中,日積月累,代代傳染,本就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情。如果被這些妖王推波助瀾,人為增加因果,佛道兩門遲早會像昔年闡截兩教一樣,要完殺劫。”

“玄奘西天取經,本就是一件牽動中土佛道兩門的事情。玄奘未遇孫悟空之前,可是受過不少人間道門的為難,他們自己不親自出手,而是借助道門在凡俗的勢力幹擾他。直到玄奘出了大唐國界,過了五行山,這才安生下來。”

觀世音菩薩雖然是接引肋侍,卻被準提借來主管玄奘一事。平日菩薩常常來向準提彙報玄奘近況,所以他了解得很清楚。

“這也是我派大勢至去,卻沒有讓他開殺戒的原因。”接引輕歎一聲,“不論他們是自願、被蠱惑還是受血神子控製,我們都必須小心應對,不能再刺激各方門派勢力,讓這場劫數激化為量劫,又需要讓玄奘四人安然度過此地。”

“太乙真人、南極仙翁,他們現在已經是東極青華大帝和南極長生大帝,位列六禦,是元始道兄極為器重的弟子,他們若是被血神子附體,那闡教的其他門徒就危險了……同理,其餘那幾位妖王也要小心應對。”準提頷首道,“所以說,若是請各家主人來收服坐騎、弟子,就怕血神子附體……難呐。”

“唔,事情還是要一樁樁地解決。”釋迦牟尼道,“獅駝嶺三妖名義上是東道主,又自稱截教弟子,隱然群妖之首,突破口當在此處,不知兩位老師有何看法?”

“多寶。”接引言簡意賅。

準提眼前一亮:“師兄高見,就是他了!”

多寶道人是截教首徒,超脫大羅已久。當年萬仙陣中,他被誅仙劍氣絞碎肉身,眼看就要形神俱滅時,準提出手護住了他的殘存元神,救了回來。後以八德池水滋養神魂,將其殘神補完。

多寶的元神先是被蓮花護住,又經八德池水滋養,沾染上了佛門氣息,如果重新修行的話,自然是要修行佛門*,就如同那三千截教同門一般。然而多寶本人對截教情意甚堅,堅持要重入碧遊門下,修習上清大道。

昔年文殊等人,不過是身體裏沾染了佛法氣息就被迫投入佛門,才可繼續修行。更遑論修行人根本的元神所在?一旦元神沾染了佛法氣息,即便是轉世投胎,根骨也會隻適合修習佛法,又如何能再入道門?況且準提將他救下,本就是如同再造之恩,為償因果,他也得在西方修行才是。

好在多寶此人亦是天縱奇才,苦思數日後,竟然被他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之策——將自己元神一分為二,那點向道執念包裹住最根本的神識烙印回歸道門,剩下大半元神留在佛門,這樣他既能重入碧遊門下,又可報答西方二聖修複元神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