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北京歸來話戒毒
2012年6月6日至9日,我們一行10人,受省局的指派,參加了由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主辦的2012年全國戒毒論壇。筆者受邀做了《戒毒,敢問路在何方?——當前戒毒工作的新思考》的大會主題演講。會議還對論壇征文舉行了頒獎,筆者撰寫的《談戒毒工作的基本原則及走向》獲征文二等獎。
本次會議是《戒毒條例》實施後召開的一次戒毒論壇,受到衛生部、國家禁毒辦、公安部禁毒局有關領導的重視,有關領導及專家親自參加了會議,並在開幕式上講話。會議還聽取了大陸和香港戒毒專家的研究報告,國家禁毒辦王剛處長做的大會主旨演講受到了與會代表的極大關注。下麵談談參加這次論壇的三點感受和三點啟示:
一、三點感受
(一)禁毒形勢的變化,需要新的應對措施。
就目前毒品形勢看,國際上的毒品狀況呈平衡狀態,既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但中國的毒品形勢則趨於嚴峻,並出現一些新變化。
中國已成為毒品問題大國。2012年,我國在公安機關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已達200萬人,毒品販運情況嚴重,毒品大案、要案增多。據聯合國禁毒署統計,全球冰毒繳獲量,中國占50%。主動吸毒、娛樂吸毒、網絡吸販毒,已成為我國禁毒工作的新特點。如公安部部長孟建柱親自掛帥破獲的毒品“8·31”網絡吸販毒大案,涉及人數12125人,青少年占了97%,18歲以下的在校生也占了一定比例。
使用毒品人群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使用傳統毒品不減的同時,濫用興奮劑人數增加,毒品已遍及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逐漸形成以冰毒、搖頭丸及氯胺酮(俗稱“k粉”)為主的“俱樂部毒品”、“消遣性藥物”濫用藥物的龐大消費群體。形成以青少年為主,女性比例增多的趨勢,他們認為搖頭丸、氯胺酮等興奮劑不是毒品,而是時髦的娛樂消費形式,對身體危害不大。
毒品消費問題出現的特點。“毒駕”問題,因吸毒發生交通事故;以網絡為平台的吸(販)毒;青少年聚眾吸毒;演職員、社會公眾人物和公務員吸毒;吸毒後肇事肇禍等嚴重情況層出不窮。
新的毒品形勢,需要新的應對措施:
變多頭並舉為專業禁毒。禁毒,關鍵在禁,重點在禁種、禁販。公安機關就是專業禁種、禁販的專門機關,要集中力量,在禁種和打擊上下功夫。禁毒工作搞了20多年,吸毒人數不降反升,我們禁毒工作的方針、做法是否符合禁毒工作的走向,值得深思!多頭在握、多麵出擊,公安機關既行使禁毒的職能,又行使戒治的職能,難以一箭雙雕,何不交出戒毒職能、專心致誌的行使打擊職能?這樣司法機關也能全力做好戒毒工作。
變事後宣傳為事前預防。我們應學習借鑒香港的先進經驗,禁毒的宣傳教育進社區、進學校,常抓不懈、常年堅持,切忌流於形式;更不可為了完成任務,好像隻有“6·26”才能搞禁毒宣傳教育。
變禁吸為科學引導。禁止吸食毒品,其實很難辦到。根據目前吸食毒品人群及吸毒原因的變化,應引導他們認識濫用藥物的危害,科學正確地用藥,變禁為引,變堵為疏。
(二)戒毒理念的深化,需要嶄新的思維。
這次會議最大的亮點,是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戒毒工作新的理念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