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像工廠——更像家
白天來工廠做工,晚上可以回家,這就是“建在家門口的戒毒所”的含義。
“陽光工程”以工廠為載體,打造家的氛圍,在不脫離家的前提下,讓戒毒人員有業可就,有事可做,有人管,有人問,使他們在無毒的環境下戒毒,努力營造“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屬配合、本人努力”的良好社會環境,打造禁毒工作的一方淨土。
體現了以人為本。在“陽光工程”滬陽基地,有一名民警及兩名戒毒專管幹部及兩名生產技術師傅。民警主要負責安全保衛,管理疏導,戒毒專管幹部主要負責教育、心理矯治及與家庭的溝通。當他們出現反複症狀時,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和抗複吸指導。當他們有困難時,積極幫助他們解決,並定期進行家訪。定期進行尿檢及免費美沙酮的維持治療。
符合他們的意願。“陽光工程”與戒毒人員的家屬簽有協議,來廠時,由基地負責,回到家裏,由家屬負責。這樣,讓他們感覺到在廠裏是像工人一樣做工,在家裏享受家的溫暖,鼓勵他們向毒品說“不”。據介紹,基地的戒毒人員,是由公安機關決定交社區戒毒和社區康複的人員,基本上是吸食海洛因的“老槍客”,年齡大了,錢也吸光了,也真正有了戒毒的決心。基地的建立,符合他們的心願。
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吸毒名聲不好,工廠不願要,家庭不願管,他們就業難,回家難,容易重新吸食毒品。而基地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三、要像戒毒所
貴州省的“陽光工程”,走的是社會管理工作的創新之路,是戒毒工作社會化的明智之舉,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戒毒理念,為積極探索戒毒的方法和手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別是黨委和政府的重視,為戒毒的社會化創造了條件。“陽光工程”證明:沒有黨委和政府的重視,是很難辦到的。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栗戰書同誌十分重視戒毒工作,對“陽光工程”的開展給予了指導和支持。貴州省政府下發了《關於深入開展社區戒毒社區康複“陽光工程”建設的意見》,貴陽市南明區還在全區範圍內廣泛開展“送政策、送培訓、送崗位、送服務”的“陽光工程”,“就業援助”及“四送”活動,並專門成立了就業援助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應該說“陽光工程”有利於化解社會矛盾,有利於吸毒人員的救助,進而有利於保一方平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戒毒的路漫長而艱難,關於“陽光工程”筆者有一些想法:
這條路能走多遠?在“陽光工程”滬陽基地,除了美沙酮維持治療,還缺乏一些有效的戒治手段。因為,吸毒是一種成癮性腦疾病,不是有業可就,有事可做就能解決問題的,也不是靠親情就能讓他們戒掉毒癮的。因此,還應多一些有效的管理和戒治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將他們的疾病納入醫保等。這些都決定著“陽光工程”滬陽基地的路能走多遠。
這條路很難走。“對不來的怎麼辦?”“由工作人員去做工作讓他來。”“對複吸的如何處理?”“送強製隔離戒毒。”這是他們對筆者所提出問題的回答。筆者關心的是“陽光工程”最本質的問題,而答得卻很簡單。這也從一個方麵說明了戒毒之難,的確難以找到更多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老的問題還沒解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麵對來勢凶猛的合成毒品,又該怎麼辦?
這條路還是要走。“陽光工程”解決了部分戒毒人員的問題,盡管還不完善,但它畢竟邁出了艱難的一步,邁出去了就得走下去,怎麼走?本人有三點拙見:
既是“工程”就要按工程來做。要把禁毒工作做到家庭,做到學校,做到單位。要廣泛開展“不讓毒品進萬家”,“不讓毒品進學校”等活動,把禁毒的知識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毒品沒有市場,至少減少毒品的市場。“陽光工程”既要有安置的手段,還得有戒治的手段,綜合開展這一工作,把這一利國利民的係統工程做好。
既是“陽光”就得陽光普照。不僅安置他們就業,還應加強與科研、醫療部門的配合,在戒治上多一些手段,多一些方法,特別應加強社會戒毒自願者隊伍的建設,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一工程中來,走出一條集安置就業、戒治為一體的陽光大道。
既是基地就得像基地。應該進一步完善管理的措施,同時對他們的行為和心理進行矯治,使之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