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戒毒的路在何方——戒毒矯治的基本原則(2)(2 / 3)

戒毒工作很苦,也很寂寞和單調,它既沒有老師看到學生取得成功的喜悅,也沒有醫生治好病人的成就感,更沒有父母養育子女長大成才的自豪感。麵對的是吸毒人員一次次戒毒的失敗,麵對的是高比例的複吸率,這是我們內心的痛苦。戒毒工作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戒毒工作是最有理想和抱負的職業,達到這種心靈的升華,就是我們的快樂。

筆者曾提出過:吸毒等於自殺,吸毒等於死亡,可以將它理解為,昨天吸毒的我自殺了,昨天吸毒的我死亡了,麵對生活的挑戰,通過痛苦地掙紮,鳳凰涅槃般的重生,就會有一個嶄新的我,成為一個了不起的我。

常青的生命之藤

2010年5月13日,由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副所長劉誌民等專家、教授組成的專家組,對四川省綿陽強製隔離戒毒所的“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進行了考察評估。通過現場調查、組織座談、查閱資料、詢問幹警及戒毒人員後認為:四川省綿陽強製隔離戒毒所創建的“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在吸取眾多戒毒矯治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戒毒工作的實際,提出了新的戒毒理念和戒毒矯治方法,並把“以人為本”的思想和戒毒工作中生命複原理論貫穿於整個戒毒矯治過程中,戒毒矯治的方法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可操用性。

2010年8月16日,四川省勞教局在四川省綿陽強製隔離戒毒所召開研討會,就全麵推廣“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進行研究部署,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李寶惠會長、國家禁毒辦“兩禁處”王剛處長、四川省禁毒辦王林副主任、四川省司法廳紮柯副廳長等領導及專家對推廣“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給予了極大關注和認可,認為:全麵實施“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有利於盡快適應戒毒工作出現的新情況,規範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調動社會各方麵力量參與戒毒工作,整合戒毒資源,打造四川戒毒工作品牌。

“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寓意是:常青藤作為一種常綠植物,它會向四麵八方延伸,不斷拓展生存空間,象征著“生命、健康、希望、活力”。它既依靠憑借物,又相互攀附,形成支持網絡,寓意“生命的頑強、上進”,也象征以人為本的戒毒理念和幹警勇敢麵對戒毒工作的挑戰,象征戒毒人員麵對戒毒的艱難,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堅持以積極的態度戒毒。另外,基於“常青藤聯盟”已成為頂尖的代名詞,常青藤還寄寓了“追求卓越”的深刻內涵,並倡導“常青藤戒毒聯盟”,共同為破解戒毒這道世界難題而努力。因此,“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寓意戒毒矯治秉承的是“生命、健康、希望、人本、支持”。

一、“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以科學的理論做基礎

“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的推出,受到有關領導、專家及同行的肯定,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收到一定效果,這首先來源於“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把“積極心理學理論”和“生命複原力理論”兩個基礎理論運用到“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中,提出了“多元整合理念”、“積極戒毒理念”、“生命複原理念”。

(一)多元整合理念。“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認為:戒毒人員是藥物濫用者中的藥物成癮者,毒品造成藥物成癮者生理、心理損傷及社會功能脫軌,藥物成癮者及“毒品性格”由他們為獲得毒品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和儲存在體內的毒品殘餘物所造成,受外在環境深刻影響,因此在基本的戒毒模式取向上,應采取以整合取向為主軸的複合防治策略,形成整合生理——心理——社會的多元整合戒毒模式,即模式核心理念之一“多元整合理念”。

(二)積極戒毒理念。“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在探索的過程中,認同積極心理學的觀念,將其融入戒毒工作中,形成了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二“積極戒毒理念”。積極心理學強調研究人性的優點與價值,因此有幾個典型的轉變:從了解缺陷成因及如何修補缺陷到關注健康適應的成因與如何對抗逆境;從“思考”什麼是錯的到“探討”什麼是對的;從問“為什麼不好的事發生在好人身上”到問“好人如何克服不好的事情”;從強調什麼損害一個人到探究什麼讓一個人變得堅強。“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顛覆了傳統的觀念,將重點用在“做對”這一積極因素上。因此,“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讓戒毒人員換一個方向,拋棄了以“矯治問題”為主的思路,轉向著重積極麵對,以培育“做對”為主。這種思路的根本轉變,標誌著“積極戒毒”這一核心理念的樹立,是“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在戒毒理念上的突破。

(三)生命複原理念。生命複原理念是“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引入“複原力理論”形成“常青藤戒毒康複模式”核心理念之三,即認為“戒毒人員作為一個生命,也是需要尊重的。”戒毒工作應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拯救吸毒人員生命為己任,將法治精神與人道主義、醫學矯治與人文關懷有機結合,不傷害吸毒人員人格自尊;“作為一個生命又是有能力的,麵對戒毒困難是可以成功適應的。”戒毒工作要突出重視挖掘戒毒人員生命潛能,培育戒毒人員複原力,並積極營造支持性、撫育性的環境,從而幫助其形成保護因子,形成能適應惡劣環境的素質能力,使其能成功麵對種種變化和危險因素,實現成功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