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醫療作基礎。戒毒矯治的突破口最終在醫學界。這是因為,吸毒是一種腦疾病,吸毒人員是病人,既然是病,就得看病服藥,這種腦疾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給藥就得以控製,停藥,血壓、血糖就上升了,就犯病。吸毒引發的並發症,也需要醫療幹預。所以說,戒毒矯治必須有醫務人員的參與,也必須以醫療作基礎,科學的戒毒矯治離不開醫療衛生工作,離不開穿白大褂的醫生。現階段,戒毒機構應引進美沙酮維持治療,丁丙諾非維持治療等手段,並不斷加強戒毒機構的醫技隊伍建設,為戒毒矯治打下良好基礎。
二、分類性原則
有關部門透露,當前的毒品形勢較上個世紀和本世紀的前幾年,都有了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反映在:大毒梟坤沙投降後,販毒的形勢更不好控製;傳統毒品向合成毒品的轉變;國外販毒對我國形成多重包圍;由過境國向消費大國的轉變;吸毒人數呈上升趨勢。因此禁毒形勢十分嚴峻,戒毒工作任重道遠。錯綜複雜的變化,對戒毒矯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鍋煮”、“一樣戒”的戒毒矯治程序,已經不適應戒毒矯治的新情況了。
對戒毒人員進行分類戒治,就是根據戒毒人員的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戒毒矯治的辦法。既可做到分類戒治,又可做到區別戒治,最大限度發揮有效戒毒資源的作用。目前,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麵來分類:
以吸食的時間來分,可分為吸毒時間在兩年以下,吸毒在兩年以上的。
以吸毒的種類來分,可分為吸食傳統毒品類,吸食合成毒品類。
以吸毒人員收入來分,可分為收入的高和低。
根據以上分類,對不同類型的吸毒人員實施不同的戒毒措施和戒治手段。
對吸毒兩年以下的,主要在社區戒毒和社區康複戒毒,對兩年以上的送強製隔離戒毒所戒毒。
對吸食傳統毒品的戒毒人員,做好以下“三個結合”的戒毒矯治:美沙酮維持治療與心理幹預的結合,行為幹預與體質康健的結合,快速脫毒與緩慢康複的結合。建立起戒毒人員長期康複的機製,提高戒毒矯治效果。
吸食合成毒品的戒毒人員與吸食傳統毒品的行為方式、臨床症狀表現都有很大的不同,必須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強化安全措施,由於合成毒品使人產生興奮和幻想,出現傷人、毀物、自傷、自殘等異常行為。此類吸毒人員在戒毒過程中如不加強安全措施,極可能出現意外事故,乃至危及生命安全。其次,做好藥物醫療幹預。目前,世界上尚無合成毒品的替代藥物,要針對此類戒毒人員的臨床症狀,實施鎮靜、鎮痛、鎮心“三鎮”的藥物幹預。再次,實施心理行為幹預。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製訂個體心理行為幹預計劃;谘詢師以平等身份進行溝通;讓他們知道感恩、學會堅強;定期評估、康複指導。第四,進行預防複吸的告誡及職業培訓,使他們有一技之長。
收入高的戒毒人員,有的是都市白領,有的是歌星明星,基本以吸食合成毒品為主。他們認為“吸毒是身份的象征、時髦的表現”,“或具有濃厚的職業特點,白領掙錢多,工作累,偶爾來點沒關係,不會上癮”。歌星明星因職業也使他們產生吸毒的動機與需求。對這類戒毒人員在稽延性症狀消除以後,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認識濫用藥物的危害,建立起抑製毒品的心理機製和行為幹預機製,並給以針對性的藥物治療。
收入較低的戒毒人員,他們的吸毒原因一般是因為生活的失敗,家庭的變故,好奇,家族的習慣。他們吸食毒品的方式和種類與文化程度高的吸毒人員有所不同,主要吸食傳統毒品。由於他們經濟收入不高,支付不起高昂的毒資。因此,共用針頭,偷摸扒騙,成為艾滋病和違法犯罪的溫床。對這類戒毒人員,要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勇敢麵對生活的信心,講清吸毒的危害和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並讓他們知道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貴。同時,應向他們提供美沙酮維持治療及引進國際上新開發的其他維持治療藥物,以遏製艾滋病的蔓延和降低因吸毒而引發的違法犯罪案件,使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三、實用性原則
戒毒,不管采取什麼方法,都應遵循戒毒的客觀規律,尊重戒毒人員的人格尊嚴,在戒毒的方法上求新,在戒毒的手段上求實,不求多,但求有效,不求形式,但求效果。做到“三要三不要”:
第一,要實用、不要作秀。我們不能陷入戒毒矯治的不良循環的怪圈,按照過時的思維定式和老路,重複著探索戒毒模式的艱難曆程。戒毒不需要那些厚重而繁瑣的東西,做到以下三點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