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雅子感到沉重的,還是來自精神上的負擔。自從嫁入皇室的那天起,她就必須學習壓抑自己的想法,順從他人的意誌,否則就會遭到指責。就連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她都無法順其自然。關於她懷孕的真假消息總是層出不窮,高居媒體的頭版,可見她的肚子有多受關注。待她真的生下一個女兒時,又麵臨第二胎和“必須生一個男孩兒”的壓力……
希爾斯在書中提到,雖然日本宮內廳方麵從來沒有承認過雅子王妃患有抑鬱症,但來自雅子娘家人的信息卻揭露出,成為王妃之後,雅子常被病痛纏身,抑鬱症以及其它一些病症折磨著這位曾經胸懷大誌、性格活潑開朗的女性。雅子也曾因無法忍受毫無身心自由可言的王妃生活,甚至想過離婚或者讓太子德仁放棄繼承天皇的權利,以重獲自由。然而,出生於規矩嚴苛的日本皇室的德仁,雖然一直公開支持雅子,盡力為她爭取寬鬆一點的輿論和生活空間,卻始終不具備足夠的勇氣去衝破皇室的重重枷鎖,開曆史的先河。在命運麵前,他隻能帶著他心愛的妻子選擇順從……
雅子王妃從誌向遠大的外交官之女到“深宮怨婦”的過程,令人扼歎,也值得同情。然而,雅子的人生走到這一步,雖然充滿了無奈,也是身不由己,但歸根到底,人生的道路是她自己選擇的,命運掌握在她自己的手中,從本質上來說,她還是自己命運的最大責任人。是什麼讓她走到今天這一步呢?僅僅是來自皇室的束縛,政客的壓力和民眾的期望嗎?其實不然。令她改變的最本質的東西,還是順從,違背自己的意願,不斷地為難自己,服從他人的意誌——盡管那些“他人”是皇室成員,是政壇巨頭,是民眾,是太多與她既息息相關又毫無關係的人。
毫無疑問,雅子的故事再次向我們證明,不論是多麼優秀、多麼有抱負的人,一旦過於順從他人,就會湮滅個體的優秀本質,引導自己走向失敗,甚至走向悲劇。
記住,過度順從他人,就等於為難自己。
跟著自己的心走
我們在職場中,也常常會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狀況出現。很多時候,你必須服從老板的意誌,接受上司的領導,甚至是與你同一級別的同事的要求,你都不能全然無視。畢竟,這是一個講究高度協作的社會,沒有人是完全意義上自由的,尤其在職場。
誠然,身在職場,要講究與他人的溝通與協作,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事。但是否所有來自老板、上司的指令和同事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呢?比如,不符合你職場發展規劃的工作變動、對你來說沒有實際成長價值反而耽誤時間的冗長培訓、同事不願意做而扔給你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客戶令你為難的要求,等等。對於這些與本人意願相違背的要求,如果你都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就選擇順從,勢必會既付出了勞動又收獲甚微,甚至被誤導而離原本的職場規劃越來越遠。而要想不為難自己,就隻有跟著自己的心走。
最讓雅子感到沉重的,還是來自精神上的負擔。自從嫁入皇室的那天起,她就必須學習壓抑自己的想法,順從他人的意誌,否則就會遭到指責。就連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她都無法順其自然。關於她懷孕的真假消息總是層出不窮,高居媒體的頭版,可見她的肚子有多受關注。待她真的生下一個女兒時,又麵臨第二胎和“必須生一個男孩兒”的壓力……
希爾斯在書中提到,雖然日本宮內廳方麵從來沒有承認過雅子王妃患有抑鬱症,但來自雅子娘家人的信息卻揭露出,成為王妃之後,雅子常被病痛纏身,抑鬱症以及其它一些病症折磨著這位曾經胸懷大誌、性格活潑開朗的女性。雅子也曾因無法忍受毫無身心自由可言的王妃生活,甚至想過離婚或者讓太子德仁放棄繼承天皇的權利,以重獲自由。然而,出生於規矩嚴苛的日本皇室的德仁,雖然一直公開支持雅子,盡力為她爭取寬鬆一點的輿論和生活空間,卻始終不具備足夠的勇氣去衝破皇室的重重枷鎖,開曆史的先河。在命運麵前,他隻能帶著他心愛的妻子選擇順從……
雅子王妃從誌向遠大的外交官之女到“深宮怨婦”的過程,令人扼歎,也值得同情。然而,雅子的人生走到這一步,雖然充滿了無奈,也是身不由己,但歸根到底,人生的道路是她自己選擇的,命運掌握在她自己的手中,從本質上來說,她還是自己命運的最大責任人。是什麼讓她走到今天這一步呢?僅僅是來自皇室的束縛,政客的壓力和民眾的期望嗎?其實不然。令她改變的最本質的東西,還是順從,違背自己的意願,不斷地為難自己,服從他人的意誌——盡管那些“他人”是皇室成員,是政壇巨頭,是民眾,是太多與她既息息相關又毫無關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