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PR間期:即由P波起點到QRS波群起點間的時間。一般成人P-R間期為0.12~0.20秒。P-R間期隨心率與年齡而變化,年齡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間期越長。P-R間期延長常表示激動通過房室交界區的時間延長,說明有房室傳導障礙,常見於房室傳導阻滯等。
(3)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個緊密相連的波,第一個向下的波稱為Q波,繼Q波後的一個高尖的直立波稱為R波,R波後向下的波稱為S波。因其緊密相連,且反映了心室電激動過程,故統稱為QRS波群。①QRS波群時間,正常成人為0.06~0.10秒,室壁激動時間小於0.05秒,QRS波群時間或室壁激動時間延長常見於心室肥大或心室內傳導阻滯等;②QRS波群振幅:加壓單極肢體導聯aVL導聯R波不超過1.2毫伏,aVF導聯R波不超過2.0毫伏。如超過此值,可能為左室肥大;aVR導聯R波不應超過0.5毫伏,超過此值,可能為右室肥大;如果六個肢體導聯每個QRS波群電壓均小於0.5毫伏或每個心前區導聯QRS電壓的算術和均不超過0.8毫伏稱為低電壓,見於肺氣腫、心包積液、全身浮腫、黏液水腫、心肌損害,但極少數的正常人也可以出現;個別導聯QRS波群振幅很小,並無意義。
(4)T波:T波位於S-T段之後,是一個比較低而占時較長的波,它是心室複極所產生的。
(5)U波:U波位於T波之後,比較低小,其發生機理還沒有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心肌激動的“激後電位”。
五、心電圖正常與否的4種判斷
1.正常心電圖
心律為竇性(竇性心律是正常人的心律),心率為60~100次br分,心電圖各種波形完全正常。
2.大致正常心電圖
心律亦為竇性,心率可超過或小於正常,某些心電圖波形可有輕度改變,但時間在正常範圍,例如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和竇性心律不齊等均屬於大致正常心電圖範疇。所以,大致正常心電圖影響因素較多,一般沒有實際的意義。需要結合臨床,如無心髒不適就應視為正常。
3.可疑心電圖
心律仍為竇性,心率可有變化,心電圖波段雖有改變,其時間和電壓還沒到異常標準。
4.不正常心電圖
與可疑心電圖相比,心律可為竇性也可以不是竇性,心率變化大,心電圖波段時間和電壓超過正常標準或明顯異常,還可見到異位搏動。
還需要指出的是,心電圖檢查也不是萬能的,結果僅作參考。因為它僅是在體表記錄心髒的電活動,好像用望遠鏡眺望遠處景色一樣,不一定都能看得十分清楚。譬如,左、右心室增大時,由於相反方向的兩股電流可以相互抵消,這時記錄到的心電圖反而可能是“正常”的。
(2)PR間期:即由P波起點到QRS波群起點間的時間。一般成人P-R間期為0.12~0.20秒。P-R間期隨心率與年齡而變化,年齡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間期越長。P-R間期延長常表示激動通過房室交界區的時間延長,說明有房室傳導障礙,常見於房室傳導阻滯等。
(3)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個緊密相連的波,第一個向下的波稱為Q波,繼Q波後的一個高尖的直立波稱為R波,R波後向下的波稱為S波。因其緊密相連,且反映了心室電激動過程,故統稱為QRS波群。①QRS波群時間,正常成人為0.06~0.10秒,室壁激動時間小於0.05秒,QRS波群時間或室壁激動時間延長常見於心室肥大或心室內傳導阻滯等;②QRS波群振幅:加壓單極肢體導聯aVL導聯R波不超過1.2毫伏,aVF導聯R波不超過2.0毫伏。如超過此值,可能為左室肥大;aVR導聯R波不應超過0.5毫伏,超過此值,可能為右室肥大;如果六個肢體導聯每個QRS波群電壓均小於0.5毫伏或每個心前區導聯QRS電壓的算術和均不超過0.8毫伏稱為低電壓,見於肺氣腫、心包積液、全身浮腫、黏液水腫、心肌損害,但極少數的正常人也可以出現;個別導聯QRS波群振幅很小,並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