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弈的術語(1 / 3)

參與者在博弈中的行為選擇總是在一定的信息條件下進行的。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充分說明了信息的重要性。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也同樣說明了信息對行動的重要作用。一個男孩在決定是否要去追求一個女孩之前,往往會先了解一下那個女孩是否已經有男朋友了。如果說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想必大部分的男孩都會選擇放棄。另外,試想雙方各拿一把裝了一顆子彈的手槍,從一座獨木橋的兩頭走向對方進行決鬥,選擇在哪個位置開槍,一定與雙方是否能夠聽到槍聲有關。

據說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麼一個實驗:首先,他讓10個人跟隨自己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全部順利穿過。然後,心理學家輕輕地打開房內的一盞燈。在昏黃的燈光下,這些人看清了房內的一切,全都嚇出一身冷汗—這間房子裏有一個大水池,裏麵有十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著一座窄窄的小木橋,沒想到剛才他們正是從這座小木橋上走過去的!

心理學家此時問:“現在,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呢?”一片沉默,過了好一會兒,有三個膽大的人站了出來。其中一個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許多;另一個顫巍巍地踏上小木橋,走到一半時,竟然趴在小木橋上,爬了過去;第三個剛走幾步就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動半步。

屋內共有10盞燈,心理學家又打開了其餘的9盞燈,頓時亮如白晝。這時,人們方才看見這座小木橋下方裝有一張安全網,隻是由於網線的顏色極淺,所以他們剛才根本沒有看見。

“現在,誰願意通過這座小木橋呢?”心理學家問道。這次有5個人很快地站了出來。

“你們為何不願意呢?”心理學家問剩下的兩個人。

“這張網牢固嗎?”這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反問。

3.行動(a)

行動是指參與者能夠選擇的變量。行動從邏輯上一定是可以觀測的。“人在做,天在看”,就算你的對手難以觀測你的行為,但是老天爺總是一清二楚的。無論你是出門“打醬油”,還是在玩“躲貓貓”,都是可以觀測,從而也是可以證偽的。

行動的先後順序是博弈中的重要問題。如果博弈雙方是同時行動,或者雖然在物理時間上不是同時行動,但雙方之間不能互通信息,從而在邏輯時間上是同時行動的,那麼這類博弈稱之為靜態博弈。在這類靜態博弈中,參與者隻能憑借自己的猜測作出判斷。如果行動有先後順序(the order of a),則稱之為動態博弈。在這類動態博弈中,後行動一方的參與者可以先觀測前一方的行動,再作出自己的行動選擇。這樣的博弈很多,如打牌、下棋、踢球等。在動態博弈中,有時是先動優勢,有時是後發製人。因此,選擇先發製人還是後發製人,對參與者來說經常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

參與者在博弈中的行為選擇總是在一定的信息條件下進行的。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充分說明了信息的重要性。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也同樣說明了信息對行動的重要作用。一個男孩在決定是否要去追求一個女孩之前,往往會先了解一下那個女孩是否已經有男朋友了。如果說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想必大部分的男孩都會選擇放棄。另外,試想雙方各拿一把裝了一顆子彈的手槍,從一座獨木橋的兩頭走向對方進行決鬥,選擇在哪個位置開槍,一定與雙方是否能夠聽到槍聲有關。

據說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麼一個實驗:首先,他讓10個人跟隨自己穿過一間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導下,這10個人全部順利穿過。然後,心理學家輕輕地打開房內的一盞燈。在昏黃的燈光下,這些人看清了房內的一切,全都嚇出一身冷汗—這間房子裏有一個大水池,裏麵有十幾條大鱷魚,水池上方搭著一座窄窄的小木橋,沒想到剛才他們正是從這座小木橋上走過去的!

心理學家此時問:“現在,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再次穿過這間房子呢?”一片沉默,過了好一會兒,有三個膽大的人站了出來。其中一個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許多;另一個顫巍巍地踏上小木橋,走到一半時,竟然趴在小木橋上,爬了過去;第三個剛走幾步就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動半步。

屋內共有10盞燈,心理學家又打開了其餘的9盞燈,頓時亮如白晝。這時,人們方才看見這座小木橋下方裝有一張安全網,隻是由於網線的顏色極淺,所以他們剛才根本沒有看見。

“現在,誰願意通過這座小木橋呢?”心理學家問道。這次有5個人很快地站了出來。

“你們為何不願意呢?”心理學家問剩下的兩個人。

“這張網牢固嗎?”這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反問。

3.行動(a)

行動是指參與者能夠選擇的變量。行動從邏輯上一定是可以觀測的。“人在做,天在看”,就算你的對手難以觀測你的行為,但是老天爺總是一清二楚的。無論你是出門“打醬油”,還是在玩“躲貓貓”,都是可以觀測,從而也是可以證偽的。

行動的先後順序是博弈中的重要問題。如果博弈雙方是同時行動,或者雖然在物理時間上不是同時行動,但雙方之間不能互通信息,從而在邏輯時間上是同時行動的,那麼這類博弈稱之為靜態博弈。在這類靜態博弈中,參與者隻能憑借自己的猜測作出判斷。如果行動有先後順序(the order of a),則稱之為動態博弈。在這類動態博弈中,後行動一方的參與者可以先觀測前一方的行動,再作出自己的行動選擇。這樣的博弈很多,如打牌、下棋、踢球等。在動態博弈中,有時是先動優勢,有時是後發製人。因此,選擇先發製人還是後發製人,對參與者來說經常是一個非常糾結的問題。

4.策略(strategies)

策略是博弈論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因此博弈論也被稱為“策略思維”。策略是指參與者在行動之前所準備好的一套完整的行動方案(預案)。通俗地說,就是在行動之前就先想好,一旦遇見什麼情況,準備采取什麼行動。如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策略中,人和我是博弈的參與者,犯與不犯是行動,對方是否來犯是我所得到的信息,如果對方來犯了我該怎麼辦,如果對方沒有來犯我該怎麼辦,便是策略。由此可見,在整個博弈的過程中,策略建立起了從信息到行動的關係,即參與者首先選擇的是策略,然後才是根據最新的信息(如對方是否已經來犯)作出行動的選擇。有了策略,意味著建立了從信息到行動的快速反應機製,從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作出行動選擇。不難想象,在瞬息萬變的現代戰爭中,策略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