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糞便檢查(1 / 2)

(2)綠色見於食用含葉綠素的蔬菜後及含膽綠素時。

(3)紅色見於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紅柿、西瓜等。

(4)柏油樣便見於上消化道出血等。

(5)醬色常見於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

(6)米泔水樣見於霍亂。

二、性狀

正常時為成形軟便。

(1)球形硬便。便秘時可見。

(2)黏液稀便。見於腸壁受刺激或發炎時,如腸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蟲病等。

(3)黏液膿性血便。多見於細菌性痢疾。

(4)醬色黏液(可帶膿)便。多見於阿米巴痢疾。

(5)稀汁樣便。可見於急性腸炎,大量時見於偽膜性腸炎及隱孢子蟲感染。

(6)米泔樣便並有大量腸黏膜脫落,見於霍亂、副霍亂等。

(7)扁平帶狀便。可能因直腸或肛門狹窄所致。

三、寄生蟲蟲體

蛔蟲、蟯蟲、絛蟲節片等較大蟲體,肉眼即可分辨。鉤蟲體常需將糞便衝洗過篩後方可看到。服驅蟲劑後排便時應檢查有無蟲體。驅絛蟲後應仔細尋找有無蟲頭。

第三節 顯微鏡檢查

一、製片和結果報告

取潔淨玻片,滴加1~2滴等滲鹽水,用竹簽挑取多處糞便標本中的異常部分(如膿、血、黏液等),與鹽水混合均勻製成薄塗片,蓋上蓋片,其塗片厚度以透過字跡為宜。先用低倍鏡觀察蟲卵、原蟲和其他異物,再換高倍鏡仔細觀察各種異常成分。報告結果:

偶見:10個視野中隻看到一個某種細胞。

0~3個brHP:10個視野中有時不見,最多見到2~3個。

5~10個brHP:10個視野中最少見到5個,最多10個。

多數:10個視野中細胞數大多超過100個。

滿視野:10個視野中細胞均勻滿布無法計數。

二、檢驗糞便中有形成分臨床意義

1.體細胞

(1)紅細胞。正常糞便中不存在,隻有在腸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時可見,如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等。

(2)白細胞。主要指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正常糞便中不見或偶見,多出現在黏液及膿血的標本中。且可見到退化的白細胞稱為膿細胞。腸炎時,糞便中白細胞一般<15個brHP,分散存在;菌痢時可見多量甚至滿視野。

(3)巨噬細胞。是一種來源於單核細胞並能吞噬較大異物的細胞。常隨膿細胞出現於急性菌痢的糞便中。

(4)腸黏膜上皮細胞。正常糞便中見不到,炎症時可增多,偽膜性腸炎時數量較多。

(5)腫瘤細胞。見於乙狀結腸癌、直腸癌患者的血性糞便。

2.食物殘渣

(1)肌肉纖維。正常人大量肉食後糞便中可見,胰腺外分泌功能減退、胰功能嚴重不全時多見。

(2)澱粉顆粒。為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加碘染為黑藍色,腹瀉的糞便中易見,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時增多。

(2)綠色見於食用含葉綠素的蔬菜後及含膽綠素時。

(3)紅色見於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紅柿、西瓜等。

(4)柏油樣便見於上消化道出血等。

(5)醬色常見於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

(6)米泔水樣見於霍亂。

二、性狀

正常時為成形軟便。

(1)球形硬便。便秘時可見。

(2)黏液稀便。見於腸壁受刺激或發炎時,如腸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蟲病等。

(3)黏液膿性血便。多見於細菌性痢疾。

(4)醬色黏液(可帶膿)便。多見於阿米巴痢疾。

(5)稀汁樣便。可見於急性腸炎,大量時見於偽膜性腸炎及隱孢子蟲感染。

(6)米泔樣便並有大量腸黏膜脫落,見於霍亂、副霍亂等。

(7)扁平帶狀便。可能因直腸或肛門狹窄所致。

三、寄生蟲蟲體

蛔蟲、蟯蟲、絛蟲節片等較大蟲體,肉眼即可分辨。鉤蟲體常需將糞便衝洗過篩後方可看到。服驅蟲劑後排便時應檢查有無蟲體。驅絛蟲後應仔細尋找有無蟲頭。

第三節 顯微鏡檢查

一、製片和結果報告

取潔淨玻片,滴加1~2滴等滲鹽水,用竹簽挑取多處糞便標本中的異常部分(如膿、血、黏液等),與鹽水混合均勻製成薄塗片,蓋上蓋片,其塗片厚度以透過字跡為宜。先用低倍鏡觀察蟲卵、原蟲和其他異物,再換高倍鏡仔細觀察各種異常成分。報告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