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麵上顯得很慌亂,並趁機故意放俘虜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亂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為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僅撤退十裏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隻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慘重的報告,覺得大勢已去,隻好收拾殘部,悻然返回龜茲。
◎ 鄭成功收複台灣
台灣被荷蘭殖民者統治了數十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立誌收複台灣。公元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將士順利登上澎湖島。想要占領台灣,趕走殖民軍,必須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
鄭成功親自尋訪當地熟悉地勢的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隻有兩條航道可走:一條是南航道,這條航道港闊水深,船隻可以暢行無阻,又較易登陸。荷蘭殖民軍在此設有重兵,工事堅固,炮台密集,對準海麵;另一條是北航通,直通鹿耳門。但是這條航道海水很淺,礁石密布,航道狹窄。殖民軍還故意鑿沉一些船隻,阻塞北航道。他們認為這裏無法登陸,所以隻派少量兵力防守。鄭成功進一步了解到,這條航道雖淺,但海水漲潮時,仍可以通大船。於是鄭成功決定趁漲潮時先攻下鹿耳門,然後繞道從背後攻打赤嵌城。
鄭成功計劃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戰艦,浩浩蕩蕩,裝做從南航道進攻。荷蘭殖民者急忙調集大批軍隊防守南航道。為了迷惑敵人,鄭成功的部隊聲勢浩大,喊聲震天,炮火不斷。所以,鄭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軍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軍以為平安無事。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南航道激戰正酣,鄭成功率領主力戰艦,人不知鬼不覺地乘海水漲潮迅速登上鹿耳門,守軍從夢中驚醒,發現已被包圍。鄭成功乘勝進兵,從背後攻下赤嵌城。荷蘭殖民軍狼狽逃竄,台灣終於回到了祖國懷抱。
聲東擊西這一計謀講究的是造成錯綜複雜、危機四伏的處境,然後抓住敵人不能自控的混亂局麵,機動靈活地運用時東時西,似打似離,不攻而示之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戰術,進一步使敵人產生錯覺,出其不意地一舉奪勝。在心理學中,聲東擊西實際上是在利用環境的力量給敵人造成混亂的局麵。社會心理學認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處世態度和行為模式,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情境有時候甚至能夠決定人的行為模式和行為效果。聲東擊西正是利用這一點,達到擾亂敵人心智,進而亂中取勝的效果。
瞞天過海中的心理戰
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施展瞞天過海之計,出其不意取勝的戰例不勝枚舉。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施展瞞天過海之計,出其不意取勝的戰例不勝枚舉。瞞天過海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在戰爭中,它是一個利用人們存在常見不疑的心理狀態,進行戰役偽裝.隱蔽軍隊集結和發起進攻企圖,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計謀。可以說這一計謀,又是建立在對人們慣性思維利用的基礎之上的。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這一計謀被用的頻率非常高,在現代的商業戰爭中,雖然有違反商業道德的質疑,此計也經常被運用。
◎ 陳後主中瞞天過海之計
公元583年,陳叔寶當了陳朝皇帝。他整日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奸臣乘機為非作歹,欺壓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陳朝危在旦夕。當時,隋文帝統一了北方,國力強盛,鬥誌正旺。他分析局勢,深知陳朝國力空虛,已不堪一擊,便派兵南下,想一舉攻滅陳朝。可是,隔著一條長江,如何進攻才能夠萬無一失?老臣高穎悄悄向隋文帝獻了一條妙計。隋文帝依著高穎的計策,命令幾路大軍浩浩蕩蕩一齊進攻,首先切斷了長江上遊與中下遊的陳軍的聯絡,使他們不能相互照應。
與此同時,隋朝大將賀若弼率大軍向陳朝國都建康進軍。兵馬來到長江北岸駐紮下來。隻見帳篷林立,軍旗飄揚,人喊馬嘶,一派戰前景象。江南陳朝將領見此陣勢,以為隋軍即將渡江攻城,頓時緊張起來,召集全部人馬,抖擻精神,準備與隋軍決一死戰。誰知劍拔弩張地等了幾天,隋軍不但沒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隻留下一些破舊小船。陳朝將士以為隋軍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輕易進攻,上上下下都鬆了口氣。可是不久,隋軍又集結江北,安營紮寨,陳軍慌忙再度備戰。這樣反複折騰了幾次,陳軍人困馬乏,加上糧食又被隋軍間諜燒毀,陳軍更是人心惶惶,進退兩難。就在這時,隋軍突然發起總攻。浩浩長江之上,萬船齊發,戰鼓喧天,陳軍哪裏還有還擊之力,連陳後主也乖乖地當了俘虜。隋文帝笑逐顏開,重獎有功將士。他誇讚高穎道:“好一個瞞天過海之計!若不是如此麻痹敵軍,我們怎會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