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太極推手——剛柔並濟的智慧遊戲(2)(1 / 3)

從上麵的敘述我們就可以看到,王美人超常的政治智慧,除了自己後天的勤奮演練之外,可以說先天的遺傳基因也是相當優良的,她所具備的幾大政治智慧成為自己最終為兒子鋪平了帝王大道的重要法寶。

第一,冷酷無情。王美人還是王娡的時候,本來和金王孫過得好好的,還生了一個女兒,應當說婚姻美滿。可是,母親臧兒一鼓動,王娡就立刻變臉,沒有絲毫猶豫。且不說她和金王孫的夫妻感情,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現代女子也很難做到快刀斬亂麻,而王娡做到了。她離開金王孫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權貴。一個女人,能夠斬斷舊情,拋夫棄女,毅然決然地改嫁,可謂冷酷到了極點。

第二,果斷選擇。王娡離開金王孫時,可謂破釜沉舟、孤注一擲。首先,她能不能進太子宮;其次,算命先生那一卦,到底靈不靈,搞不好是忽悠老太太的說辭,這都是未知數;最後,即便是送到太子宮中,能不能得到太子寵幸,也很難說。作出拋夫棄女這一決定從決策上說,也是相當冒險的,然而風險就是機會,善於賭大的臧兒母女敢於冒險,沒有瞻前顧後,所以,從這點上來說,王娡非常果斷。

第三,野心勃勃。王娡順從母親的意誌,放棄幸福安逸的小康生活,一頭紮進鉤心鬥角、你死我活的太子宮。這種義無反顧的驅動力就是她的不安於現狀、野心勃勃。一個金王孫,該是多少良家婦女理想的歸宿,可在王娡的眼裏,隻有榮登帝王的寶座才是自己欲望追求的最高頂點,用現在的話說,王美人母女都是自我實現要求比較高的人。她們利用男人上位,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目標隻有一個——皇帝。野心之大,僅次於武則天那樣的想要自己掌管天下的女人,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第四,勇於冒險。為進太子宮王娡冒了多大風險呢?別的不說,萬一自己曾經結過婚這一段曆史被人舉報,會是什麼後果?不要說在太子宮中待不住,金王孫家不可能回去了,搞不好連自己及一家人的性命也要搭上,而王娡就這樣斷了自己的後路,拿自己的人生豪賭了一把。

有了這先天的良好基因,王娡從太子宮到皇宮,從一個嫁過人的少婦到一子三女在手的王美人,多年的打拚使得今天的王美人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光明的未來,但是,通向光明未來的大道上明顯存在著障礙,那就是風頭正勁的栗姬和她的兒子——太子劉榮。如何扳倒這兩個大障礙,王美人可是費了一番心思的:首先,聯合長公主就是第一招;其次,多年裏暗中積蓄力量,始終不把自己置於鬥爭的明麵,這是更為老辣的第二招。中國有一句經典的俗語是:槍打出頭鳥。在封建王朝的後宮更是如此,看看漢景帝的內闈,栗姬、長公主鬧得不亦樂乎,竇太後也時不時地插上一杠子,而在這場持久戰中,王美人始終處在鬥爭的暗麵,從不曾主動出招,即使拋出的壓垮栗姬的最後一根稻草也不是她親自拋的。

說到壓倒栗姬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必須重新提一下前麵講到的漢景帝“病重托孤”事件。如果說王美人與長公主的聯手與王美人的精心布局還有一點關係,那麼,這個“病重托孤”事件對王美人來說則純屬天上掉餡餅,但正是這件事,為日後王美人“借刀殺人”埋下了伏筆。

話說有一年,漢景帝病重,自覺離“大限之日”不遠,於是便把一直心懷怨氣的栗姬叫到身邊,把自己已經封王的兒子全部托付給栗姬,要她好好照應這些皇子,實際就是“托孤”。在這次托孤中,漢景帝實際上向栗姬透露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以栗姬一個普通妃嬪的身份,漢景帝在病重之時把自己的十四個兒子都托付給她,實際上已經說明栗姬兒子的太子之位是牢固的;不僅如此,把十四個兒子都托付給栗姬,也暗示著栗姬可能被封後。

對於一直因為後位問題心情不爽的栗姬來說,這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太子之位得到了鞏固,皇後之位也近在咫尺。對於漢景帝來說,這次托孤,的確是他對長期抑鬱的栗姬的一次“真情告別”,其實也是栗姬“苦盡甘來”的光明之日。

但是,栗姬的反應令人匪夷所思,她不僅沒有看出這次托孤背後的光明未來,反而是借此大發不滿,有曆史記載:“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可見栗姬對漢景帝與其他妃嬪卿卿我我仍然懷有極大的不滿,換句話來說,到現在,栗姬還是一個弄不清大局的小女人。嫉妒是毒藥,栗姬的這種反應,不要說病重之中的漢景帝,就連觀眾們也覺得確實有點兒過分,熱臉貼了個冷屁股的漢景帝惱火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城府極深的他還是沒有發作,忍了下來。神奇的是,漢景帝的重病在不久之後居然奇跡般地恢複了,由此,栗姬最後垮台也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壓垮栗姬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一個管禮儀的大臣向景帝呈上奏章,裏麵說栗姬的兒子已經立為太子三年,皇家的曆史傳統一向是母以子貴,如此推斷,現在應該將栗姬封後了。沒想到,這個奏章一呈交上去,漢景帝大怒,立刻下令廢掉了太子,並且把栗姬在朝中所有的親屬全部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