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天下變革(2 / 3)

謝舉來洛陽時,洛陽人才濟濟,結交之輩皆是華裳之族,儼然一副衣冠上國的景象,轉眼間再入洛陽,當年的舊交大多身隕在河陰之變中,朝堂中再迎接他的不是身為同胞的梁人,就是將領出身的北鎮官員,就連那位赫赫有名的任城王也換了一位,實在是讓人唏噓。

但在怎麼變化,陳郡謝家的名頭卻不會變化,在這個名聲便是最大優勢的時代,謝舉帶著謝家人避難到洛陽的消息一傳出去,原本馬文才屢下“舉賢令”而不至的魏國高門,竟紛紛派人抵達了洛陽,其中不乏繼任家主或家主宿老級別的人物。

那一場大火燒掉了烏衣巷中太多優秀的子弟,但能保存下來的,卻無一不是警覺、毅力、智慧和紀律性並存的謝家人,即便再怎麼性格懦弱或懶散的,在這一場動亂和顛沛流離中也迅速的成長了起來。

烏衣巷中住的是核心子弟,所以逃出的男男女女也都是謝家最嫡係的兒女和家眷,在門第上來說,比起許多被爾朱榮屠戮了一遍的洛陽士族還要“根正苗紅”,很多人與其說是來延續父輩或者兄弟當年和謝舉在洛陽的交情的,不如說是來尋找聯姻的機會的。

在洛陽待了半月,謝舉也看出了馬文才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平日裏除了履行起吏部尚書的職責幫著馬文才提拔、訓練官員,也在幫著他和祝英台細化第一次開科取士的細節。

謝舉也明白這些人上京並不全是為了聯姻,更多的是從祝英台帶領茅山弟子來洛陽而產生的危機感,所以借著“結交士人”的機會,便幫著魏國現在的朝堂遊說、勸服魏國高門舉薦族中有經驗的官員出仕,再挑選年輕的子弟參加第一次科舉,幫洛陽重新建立秩序。

即使馬文才再怎麼想不拘門第選拔官員,高門優秀的教育資源和極高的起點都決定了他們在各方麵都優於普通人,這第一次科舉,即使不必“照顧”也可想而知乃是高門士人得選之人更多,現在他們不願和寒門一起考試,無非是顧及身份而已。

可既然連謝家人都要參加科舉了,他們還有什麼不顧身份的?借著這個現成的台階,都乖乖地往下走了。

祝英台帶來的道人中很多很善於計算,沒有花太久時間,就在已經在洛陽和滎陽附近完成了土地的丈量和計算工作,暫時決定第一座軍府建立在滎陽,由賀拔勝作為開府將軍率領武川軍團進行軍墾和屯田。

滎陽原本的南方士卒也一同編入了軍府,和北鎮軍戶一起成為滎陽的府兵,交替進行耕種和訓練,因為南方士卒士氣差、戰鬥力弱,他們的訓練任務就交給了武川軍團,而南方軍隊則教導武川軍團如何耕種和謀生。

摩擦是會有的,但這世上的矛盾大多來自於互相不了解,當胡人和漢人居住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勞作再加上通婚,用不了多久就會消除掉隔閡和誤解,成為一個叫做“滎陽府兵”的新團體。

與此同時,隨著第一次武舉選拔即將開始,從關隴、巴蜀、幽燕等州府來的勇士也湧入洛陽,希望能夠效力軍中,為成為第二座“軍府”的正式武將與官員而拚上一把。

在有關人才的燃眉之急暫時解決、一切又都在欣欣向榮往著好的方向發展時,馬文才終於也有了餘力從繁雜的魏國事務中抽身出來,和梁山伯、傅岐、陳慶之等人一起關注起梁國的政局。

其實馬文才拿下徐州和豫州的決定十分冒險,因為梁國那時候是有心謀奪徐、豫二州,並以豫州為跳板圖謀雍州的,隻是當時太子病重,蕭衍對要不要派蕭綱領軍出征產生了疑慮,就這一個遲疑的功夫,雍州就被馬文才拿下了。

再到後來,因為建康動亂,在外征戰進攻豫州的梁國兵馬大敗而歸,重新回到邊境修整,又被急著抵禦湘東王蕭繹的蕭綱召了回去,這豫州和徐州才算是徹底被馬文才安穩下來了。

豫州安穩後,征西軍中幾大閥門有意要讓家中子弟參加文武二科,為了替家中子弟“站台”,也為了盡早在初具雛形的洛陽朝堂占據一席之地,他們在豫州安定後就率部返回了雍州、前往洛陽,向馬文才討取他們征戰後的獎勵。

而崔廉則領著黑山軍暫時駐紮在了豫州,半是為了提防梁國,半是繼續他們的老本行,代替蕭寶夤曾經幹過的“優差”和梁國進行互市。

黑山軍現在已經是征西軍的核心,馬文才有平西將軍的官職,他們便已經是正規軍,現在馬文才又是梁王和領並、雍、徐、豫四州都督軍事,這幾州便成了馬文才在魏國的基礎,輕易不能動搖。

同時,豫州和徐州作為南下梁國必經之地,也成了馬文才圖謀梁國的前站。

蕭綱摧毀了謝家之後,自然是在朝中內外引起了一片震蕩。

烏衣巷就在秦淮河畔,卻因大火而覆滅,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怎麼回事,再想到之前傅翽的死,一時間人心惶惶,不少士族紛紛將家中子弟送出洛陽,很擔心重蹈謝家的覆轍。

外有大軍即將壓境,內有士族人心動蕩,蕭綱卻毫無所懼,先是將長江西岸的大片地方交由侯景的部隊防守,又連續召回了曾經派往豫州的軍隊防禦江州沿線,與江州刺史一起抵禦湘東王的軍隊。

而蕭繹則果真如馬文才預料的那般,決定先攻打蕭續鎮守的江州,再進軍建康,荊襄的部隊皆是精銳,蕭續年輕且倚靠著父兄隻是個紈絝,哪怕侯景的部隊作戰驍勇,也沒有撐太久時間,被湘東王的人馬打的丟盔棄甲,失了江州。

消息一傳回建康,人人自危,開始有朝臣諫言蕭綱“請”回在同泰寺出家的皇帝,請蕭衍出來主持大局、遣回荊襄人馬。

等侯景帶著人馬護送著蕭續逃回建康後,這種呼聲越來越大,終於到了東宮都已經壓不住的地步,蕭綱出於不得已,最終隻能選擇了侯景和東宮官員們的提議,對外宣稱蕭衍病重,請求休戰。

他自己則佯裝終於頂不住壓力,先是推出了幾個作為替罪羊的東宮官員關押,再聲稱自己將為皇帝“祈福”而替父出家在同泰寺,同時卸任“儲君”之位,請求收到勤王令的各地宗室、刺史入京重新商議儲君之事。

蕭綱在兄弟們之中並不是強硬形象示人,在朝臣和宗室們之中更依舊是那個賢王天真文弱的印象,甚至大部分人都認為蕭綱做出這麼多錯誤的行為,都是受到東宮官員的蒙蔽和唆使,所以在處置了一部分東宮官員、而蕭綱又自己主動服軟後,建康又恢複了往日的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