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封賞功臣(2 / 2)

劉詢何嚐不想封賞自己的嶽父。在加封眾臣之後,他就想提出封賞嶽父一家。後來看到祖父和父親追封受阻,害怕再引起非議,隻得把這件事暫時擱下。現在丙吉提出,他又征求霍光的意見,霍光卻說:“許廣漢是個受過宮刑的人,不能封侯爵。”

劉詢感到十分為難,好長時間沒有說話。霍光這才意識到冒犯了新皇帝,連忙又說:“不過,許廣漢在陛下困難時無私救助,其品德可嘉,可封他為‘昌平君’。”在漢朝,“君”比“侯”還高一級,但有采邑無爵位。霍光害怕的是劉詢會像劉賀那樣培植自己的勢力。

再接下來討論祭廟的事。皇帝登基後要去祭奠自家的祖宗皇帝。劉詢頌讚漢武帝:“孝武皇帝躬行仁義,武威遠播,品德超過堯舜,功勳可比日月。可是現在廟號和廟樂都沒有確定,我既焦急又哀痛。大家應該馬上議定。”群臣都說:“陛下賢孝,臣等聽從聖裁。”夏侯勝又激憤得抖動著胡子反駁說:“孝武帝雖然有開疆拓土的功勳,可是連年對外用兵,導致國貧民窮,老百姓流離失所,四下逃難,至今元氣還沒有恢複。他無功無德,沒有理由給他特別製定廟號、廟樂。”一朝臣委婉地附和夏侯勝的觀點:“陛下既然要修文、景時政,宣揚和推行王道,那麼孝武先帝的霸道‘功勳’就不要再提了,廟號、廟樂也就不要再製定了。”又一大臣也說:“王道任德,霸道任刑。孝武先帝任刑無度,殺了陛下的祖父、父親、母親和全家,逼得陛下無家可歸,流落在民間十幾年,如果不是大將軍迎立陛下,哪有陛下今天的入繼大統。如果要製定廟號、廟樂的話,臣以為應該先為文帝、景帝製定,孝武先帝就罷了。”

劉詢堅持說:“朕以為漢家自有製度以來,本為霸道、王道雜之,不過有所輕重而已。孝武先帝以霸道治國,雖有偏頗,但功勳不可沒。”

“不可!”夏侯勝又阻止道,“王道如精金美玉,豈容雜之。”

禦史大夫田廣明彈劾夏侯勝:“夏侯勝非議霸道,侮辱先帝,又抗拒陛下聖諭,大逆不道。臣以為應該治罪。”

夏侯勝拍案而起:“我說不能給孝武先帝廟號、廟樂,是因為他沒有把國家治理好,自然也就說不上什麼功德。”

劉詢掃視了霍光一眼,從表情上看出大將軍也不同意他們三個人的意見,心裏也就有了底,硬起腰杆替漢武帝辯白:“孝武先帝抗擊匈奴,開拓疆土,治理黃河,開鑿渠道,推行‘代田法’,對外有擴疆拓土之功,對內有發展農業之績……”不等劉詢把話講完,夏侯勝又與劉詢分庭抗禮:“陛下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孝武先帝也有好征戰,好遊獵,好誅夷,好土木,好神仙,好財色的罪過,把文、景先帝的豐厚積蓄揮霍蕩盡!”

霍光一錘定音:“孝武帝祭廟的廟號為‘世宗’,廟樂為‘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凡孝武出遊過的郡縣一律立廟祭祀,和先帝高祖一樣享受至高的待遇。”

大將軍說了話,大家也就無話可說,順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