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時,並未舉行什麼大型慶典活動,也未大赦。之後,莊妃生第9子,麟處宮貴妃又生下第11子,亦未如此隆重地辦理。由此可見,皇太極是將宸妃生的皇八子作為“儲君”來對待的。因龐愛宸妃而寵皇八子,也算是“愛屋及烏”吧。
皇八子誕生之慶典,甚至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均來供奉大量賀禮,一時間,盛京(今沈陽)城內熱鬧無比。此時的皇太極,開疆拓土,稱雄於東北,加之嬌妻產子,諸事順遂,可謂春風得意,躊躇滿誌。宸妃更是看在眼裏,美在心頭,喜上眉梢。
可真應了“好景不長”這句俗語,倍受嬌寵的皇八子不到1歲便夭折了。痛失愛子,使皇太極十分悲痛,然而他畢竟是一國之君,是個男子漢,況且他還有健在的7個兒子,而且兩天之後,莊妃又給他生了一個皇子,得子的喜悅在某種程度上又緩解了他的悲痛。莊妃也是他傾心喜愛者,雖不如其姐宸妃,但也是四大妃了之一。
受打擊最大的是宸妃,皇八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從誕生到將近1歲,給她帶來了諸多辛苦,更帶來了難以形容的歡樂。‘母以子貴”,她對皇兒抱著多大的希望啊!然而,這一切都成為泡影。皇兒去後,她朝思暮想。魂索夢牽,白天不進飲食,夜晚徹夜難眠,終日以淚洗麵,不久便身染重病。皇太極除多方安慰開導外,又厚賜宸妃財物儀仗,但是,這一切都無法醫治她失子的心病。海蘭珠終於撒手人衰,命歸西夭,年僅33歲。
宸妃病危時,皇太極正率軍在前方打仗,作為三軍統帥,是不應該離開陣地的。可是,宸妃不是一般的妃子,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皇太極還是決定返京探望宸妃,在作了細致的軍事部署後,便啟駕返還盛京,一路上馬不停蹄。剛人盛京城,就傳來宸妃去世的噩耗,來晚了一步,未得與心愛的人訣別。皇太極搶人
大清門,直撲關雎宮,出現他麵前的隻是宸妃那香消玉殞的遺體。皇太極耐不住巨大的悲痛,哭天號地,淚如雨下。周圍諸多官員、皇妃宮女、皇子公主,也跟隨皇太極,大哭不已,一時間哭得天昏地暗。
皇太極與宸妃情深意篤,宸妃之死,對皇太極精神打擊極大,於是“飲食頓減,聖躬違和”,以致害了一場大病,自此後再沒有重返鬆錦戰場,從而也結束了他40餘年的戎馬生涯。
∴思∴兔∴網∴
對宸妃的魂牽夢索,使皇太極難以自拔。自宸妃死後,皇太極頻繁地舉行各種祭典活動,並請僧道人等為宸妃布道誦經,超度亡魂。皇太極親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鬆錦大戰捷報頻奏,關外四座重鎮全部歸屬清朝,關外障礙既除,那麼揮師人關,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戰爭勝利的喜悅,似不能衝刷掉皇太極的悲傷。對宸妃的思念與難解的憂傷,嚴重損害了皇太極的健康,以致他的身體日漸衰弱,甚至連日常朝政也“難以躬親辦理”。在宸妃去世兩年之後,皇太極也病人膏盲,死在清寧宮,靈魂追尋宸妃而去了,享年52歲。
曆史記載皇太極是“無疾而崩”,年僅52歲怎麼算是無疾而終呢?史學界對他的死至今尚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宸妃海蘭珠的早逝,是一個重要原因。
一個以武功見著、馳騁疆場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摯的兒女之情,實在令人耳目一新,這也說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antianqi11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