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節留給世人的智慧寶典——《沉思錄》(1)(1 / 2)

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隻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隻是他現在失去的生活。最長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為同一……唯一能從一個人那裏奪走的隻是現在。如果這是真的,即一個人隻擁有現在,那麼一個人就不可能喪失一件他並不擁有的東西。(奧勒留)

《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瑪克斯·奧勒留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是他寫給自己的一本書。《沉思錄》來自他對身羈宮廷的形骸和身處亂世的感受,是他追求一種冷靜而達觀的生活的寫照和印證。

馬可·奧勒留在這本書中貫穿了簡單自然規律——廣義供需關係。也許這個規律算不上哲學,但是無論你在《聖經》或者任何其他一本書中,都能夠找到他的這種思想痕跡。

《沉思錄》這本寫給自己的書,共十二卷,大部分寫的是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由於馬可奧勒留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代表,所以他在《沉思錄》中寫了很多都是斯多葛派的哲學觀點。

倫理學是斯多葛派哲學的核心,它把宇宙論和倫理學融為一體,認為宇宙是一個有秩序的、完善的、美好的整體,並都趨向於同一個目的。人是整個宇宙的一份,一小分子,是神聖的火焰中迸發出的一個小火花。

斯多葛派認為,一個人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宇宙,是具有宇宙本性的一個個體的存在,他的本性與萬有的本性是和諧統一的,也是同一的。所以,一個人的目的與神聖的目的走向一個道路,人在大宇宙這展現自己作為一個人小宇宙的多姿多彩,力求使自己在宇宙的大海洋中得到完善和自足。為此,他必須讓自己的靈魂清醒,讓理性統率自己,正如它統率著整個世界一樣。

所以斯多葛派要求人們,要遵從自然而生活,或者說,就是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在這裏斯多葛派所指的本性就是理性,而理性也就是具有普遍意義上的邏各斯,邏各斯可以理解為中國老子的“道”。自然而然,那麼自然——本性——理性——法——邏各斯就是具有相通相同意義的。而作為一種理性存在物的人的自然本性,就是分享這一普遍理性的理性,一種能認識這一普遍理性的理性。

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常常講到一個人身外和身內的神,講到身外的神時,他說神把一部分的神性下降到人身上了,就如同一個人一下生就有人性一樣,是與生俱來的。人也可以憑著自己內心的神來認識身外的神,來能領悟神的旨意和預言。

總之,在斯多葛拍哲學家的眼裏,宇宙就是一個渾然和諧的的宇宙,世界是一個井然有序的世界。正如《沉思錄》中所說:

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一別的事物沒有聯係。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因為有一個由所有事物組成的宇宙,有一個遍及所有事物的神,有一個實體,一種法,一個對所有有理智的動物都是共同的理性、一個真理;如果也確實有一種所有動物的完善的話,那麼它是同一根源、分享著同一理性。

如果說低等的東西都是為了高等的東西的存在而存在的。那麼,有理性的存在,或者說理性的動物是為什麼的存在而存在呢?

馬可·奧勒留認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為了對方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人應當互相友愛,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因為他們來自同一條根,從生於一個神源,趨向同一目標。

這樣,就把人引到了另一根本性質——社會性,人即使是一種理性動物、政治動物也是一種社會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