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書中乾坤(2 / 2)

於是,又有人說,之所以“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對於一個閱曆畢生的老者來說,會增添過多的利益計較,而減少其作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居然還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60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65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

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

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的統治。

還有個雜文家高旅另有說法,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曆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複,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這種說法倒是較為平和折中。

其實,在高澤認為,之所以“老不讀三國”,就是因為三國一書有太多的人世滄桑與人生感慨在裏麵,老年人讀了難免心潮起伏,不能自抑。

其實,《三國演義》開篇那首調寄《臨江仙》說得多好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如果都以這樣的心態來讀這部書,則少也可讀,老也可讀。

質之高明,不知以為如何?

反正高澤是從來不信這一套的,這四大名著讀了一遍又一遍,真的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一個多小時,喝了一口水,好像把所有的知識都咽了下去。

讀書,讓他有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感情;讀書,讓他有了“窮且益尖,步墜青雲之誌”的信念;讀書,讓他有了“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的準繩。

古人雲:“書中自有千種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也許有人讀書為了千種粟,也許有人讀書為了黃金屋,也許有人讀書為了顏如玉。

但他卻在讀書的過程中受益匪淺大長見識。

讀書,開闊了他的眼界;讀書,陶冶了他的情操……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

那些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詞句、無病呻吟的文字,他一看就討厭了,但那些真情實感的篇章,哪怕很短,也往往讓他心曠神怡,不能自己!

他覺得,書是他的朋友,永遠的朋友。

外麵,寒風凜然的,屋內卻是暖意融融,讀著《水滸》,不知怎麼的,高澤突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空虛感。

對了,我怎麼忘了小玉和朱奶奶了。

這溫度突然降了下來,又刮著這麼大的風,她們家那個又破又爛千瘡百孔的茅草屋,不給風刮倒塌了就不錯了,還怎麼擋風禦寒呀?

不行,一定要去看看,,可是這天都黑了,我這膽子?嘿嘿,不好意思,有點小,唉,看來隻有明天再去了!

其實,這段時間,高澤經常去朱倩玉家的,要麼是他師傅讓送東西過去,要麼就是他自己時不時的送點吃的用的過去,倒也沒多遠,走路也就半小時不到。

夜裏,高澤也沒睡好,做了惡夢,也許是看了《西遊記》的緣故,也許是外麵刮著的呼嘯的寒風,竟然就夢到了黃風怪,作起法來,一陣黃色狂風,飛沙走石,朱倩玉的小草屋的屋頂,瞬間就飛上了天空。

緊接著,狂風再起,中間依稀夾雜著黃風怪的妖手,大手一揮,一老一小,兩個孱弱的身影,被狂風裹挾著,卷上了天際。

高澤分明還能看見,從睡夢中醒來的茫然無助的小玉,呼喊著揮著手,喊著“小澤哥哥,救我!小澤哥哥,救我!””

高澤的心猛的一揪,就好像那黃風怪的妖手抓在了他的心上,猛然一下醒了,抹了抹額頭的汗坐了起來,媽*的,黃風怪?卷走了小玉和奶奶?

高澤有些拍了拍自己的額頭,對自己的無喱頭狠狠的嘲笑了一番,還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呀!

不過,明白確實是要去看看小玉奶孫倆了,隻是,她們的房子怎麼辦呢?

他一個小孩子,能有什麼辦法呢?最多,也就是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她們買點吃用的東西,別的他也幹不來呀?

要是能快點長大多好呀?可以掙好多錢,就可以給她們蓋個好房子了,唉,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