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拜師有禮(二)(1 / 2)

一缽餘香十萬杵,千尋留跡紙與簽。問情天地詩文賦,潑染江南霧雨煙。

黛色晶瑩方正冠,輕歌如磬案頭眠。紫毫歙硯常相伴,點漆春秋記恥廉。

——《文房四寶七律之徽墨》

高澤在他還沒把話說完的時候,就從他的書架上拽下了一本書,放在了師傅的手上說:“師傅,你看這本書,裏麵有介紹的。”

“哦,這裏麵有啊!”趙老爺子接過來一看,是本《曆代畫史江傳補編》,翻了一下,還真有,還介紹了祁昆“性喜犬,室內床上下所蓄犬無思十餘頭,可謂奇癖”。看得老爺子也笑了起來,你說說啊,這書就放在自己屋裏,可自己都忘了有沒有看過了。

“小澤啊,來,來,來,盒子看了,咱們再看看裏麵吧!打開看看!”老爺子朝盒子指了指,讓高澤打開看。

其實高澤大致已經知道這裏麵放的應該是墨,至於是什麼品相什麼年份什麼質地的,他還要看看才知道。

打開銅盒,果然是一塊方形的墨,拿上手,細細把玩觀瞧,兩麵作“白子圖”,邊框略微凸起,墨呈灰黑色,在光照下烏黑發亮。

兩麵均模印庭院中嬉戲玩耍兒童,近處一顆參天大樹,遠處亭台樓閣,偌大的庭院中曲廊環回,洞石嶙峋,亭台翹角昂然,百子體態各異,三兩成群,或坐地弈戲、識字、憑欄遠眺,或玩傀儡,或據水戲水、采蓮、撈魚,或奏樂、抬轎、舞獅、鬥蟋蟀、玩鳥,或踢球、摔跤、耍杆,拔樹,豐富多彩,天真活潑,熱鬧歡愉,各享其樂,各盡其能。

兒童與庭院精致滿飾墨麵,構圖飽滿,層次分明,排列疏密有致,畫麵動靜結合,刻工細膩,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墨中細小之處樹葉的經絡,百子的麵部表情等均刻畫細膩,一絲不苟,充分展現了高超的製墨刻模技藝。

“百子圖”,也稱作百子迎福圖,百子嬉春圖,百子戲春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它的一種特定含義。由於“百”含有大或者無窮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賀的良好願望發揮到了一種極至的狀態。寓意多子多孫,傳宗接代,綿延不斷,香火之旺,家族和睦。

不用看也知道這是塊老墨,從墨的外形風格來看,比較堅實,圖案文字大多為陽文,陰文少,其字體均有明代風格,所製出的墨紋飾也剛健,手摸棱棱有感,應該是塊明墨。

墨為文房四寶之一,不僅是重要的實用書寫材料,同時也是書畫獨特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作為一種綜合的工藝品,墨同樣受到曆代收藏家的青睞。

墨是由碳素單質(煙、煤)與動物膠相調合,經和劑、蒸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

墨具有色澤黑潤,曆久不退,舐筆不膠,入紙不暈,香味濃鬱,書畫自如的特點,特別是桐油、脂油、漆煙墨等高級產品,加入麝香、冰片、公丁香、豬膽汁等十幾種貴重原料製成,產品尤為稱著。

使用時,墨色能分濃淡層次,剛柔相濟,得心應手,因此成為曆代藝術家們抒發聰明才智的主要工具之一。

墨還是我國印刷術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因素之一,我國古代的典籍及拓片等也都靠著它流傳於世,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內容。墨的造型中彙集了我國繪畫、書法和雕刻技巧,所以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工藝品。

在殷墟的發掘中,即有墨寫的甲骨。我國最早有關墨的記載的古文獻是《尚書》和《儀禮》,前者記載了墨刑,後者記錄了墨繩。後漢李尤的《墨硯銘》寫有“收契既造、墨硯仍陳”,可見墨的出現是很早的。

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所著《說文解字》中說到:“墨書黑也,從土從黑。”指的就是天然墨。所謂的墨應該是黑土,也就是土粉,最初未成任何形狀。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以後出現各種形式,從粉狀到丸、梃,從用手團揉改用墨模製成各種形狀,其間經曆了漫長的過程。

墨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作為一種消耗品,墨還能完好如初地呈現在世人麵前,應當十分珍貴。

借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我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墨的世界內含豐富,古人曾雲:“有佳墨,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一方優質墨往往直接影晌到書畫家的情緒與創作。

“師傅,這塊“白子圖”墨應該是為過去人家祝賀生日、婚禮及幼童開蒙之類喜慶之事的饋贈禮品。這類墨大多有精美的裝飾,施以漱金,如“壽屏墨”、“百子圖”等,但在選煙用料上並不很講究,隻講求外表的華貴與精致,實用價值、質量一般遜於其他種類的墨,應該也是不適合於書畫之用的,隻能收藏了。”高澤把墨放回銅盒裏,又打開了另一盒,同樣也是這樣精美的明墨,他隻能遺憾的對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