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艱難的跋涉,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創舉。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舊人,在新形勢下,朝氣蓬勃的《兒童文學》大踏步地發展著、前進著,成了我國兒童文學類刊物的一麵旗幟。回首往事,這條道路充滿了艱辛,“一百萬”確實來之不易。每一本刊物常常會有幾個人閱讀,為了吸引來這幾百萬小讀者,使他們愛上這份刊物,《兒童文學》在這幾年中創造性地做了大量細致工作。這些情況我了解不多,不說別的,單說那個“擂台賽”,就是一個創新之舉。它給作者之間以作品相較量、開展有益的競爭提供了一個平台,又能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對刊物的關注,將傳統的評刊活動賦予嶄新的形式,並大大有利於提高小讀者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並使他們對刊物產生一種“主人翁”的感覺,實現了追求多年的“開門辦刊”、“群眾辦刊”的願望。另一方麵,小讀者的興趣愛好和對作品的挑剔點評,得到了最直接的反應,也為編輯部選稿用稿的標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讓人數不多的幾個編輯的頭腦和數百萬小讀者的心緊緊相連。而這,正是辦好刊物的根本途徑啊。
在刊物獲得巨大成功和迅速發展的時候,編輯部又將迎來新的搬遷,更上一層樓,即將搬進新的更加現代化的大高樓,進入一個曆史發展的新時期。這真是喜上加喜。徐德霞是幸運的,她在《兒童文學》工作時間最長,經曆了從平房、樓房,從十二條到左家莊等所有幾處辦公場所,不久又將帶領編輯部進駐新的大高樓。她見證了這份雜誌從複刊、成長,中間遭遇挫折、繼而走出困境並獲得空前發展的全部過程,自然也耗費了她的一番心血,為這個刊物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看到《兒童文學》這片園地的日益繁榮茂盛,作為一個曾經在這裏打過工的老人,內心的喜悅自不待言,我寫下這些親身的感受,祝願它越辦越好。在這個刊物的喜慶日子裏,我要以自己音量微小的喉嚨大聲地歡呼:“《兒童文學》萬歲!”
2009年10月6日
作者簡介
穀斯湧,1934年10月生於浙江上虞,1977年後,曾在《兒童文學》工作近十年。現為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這是一段艱難的跋涉,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創舉。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舊人,在新形勢下,朝氣蓬勃的《兒童文學》大踏步地發展著、前進著,成了我國兒童文學類刊物的一麵旗幟。回首往事,這條道路充滿了艱辛,“一百萬”確實來之不易。每一本刊物常常會有幾個人閱讀,為了吸引來這幾百萬小讀者,使他們愛上這份刊物,《兒童文學》在這幾年中創造性地做了大量細致工作。這些情況我了解不多,不說別的,單說那個“擂台賽”,就是一個創新之舉。它給作者之間以作品相較量、開展有益的競爭提供了一個平台,又能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對刊物的關注,將傳統的評刊活動賦予嶄新的形式,並大大有利於提高小讀者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能力,並使他們對刊物產生一種“主人翁”的感覺,實現了追求多年的“開門辦刊”、“群眾辦刊”的願望。另一方麵,小讀者的興趣愛好和對作品的挑剔點評,得到了最直接的反應,也為編輯部選稿用稿的標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讓人數不多的幾個編輯的頭腦和數百萬小讀者的心緊緊相連。而這,正是辦好刊物的根本途徑啊。
在刊物獲得巨大成功和迅速發展的時候,編輯部又將迎來新的搬遷,更上一層樓,即將搬進新的更加現代化的大高樓,進入一個曆史發展的新時期。這真是喜上加喜。徐德霞是幸運的,她在《兒童文學》工作時間最長,經曆了從平房、樓房,從十二條到左家莊等所有幾處辦公場所,不久又將帶領編輯部進駐新的大高樓。她見證了這份雜誌從複刊、成長,中間遭遇挫折、繼而走出困境並獲得空前發展的全部過程,自然也耗費了她的一番心血,為這個刊物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看到《兒童文學》這片園地的日益繁榮茂盛,作為一個曾經在這裏打過工的老人,內心的喜悅自不待言,我寫下這些親身的感受,祝願它越辦越好。在這個刊物的喜慶日子裏,我要以自己音量微小的喉嚨大聲地歡呼:“《兒童文學》萬歲!”
2009年10月6日
作者簡介
穀斯湧,1934年10月生於浙江上虞,1977年後,曾在《兒童文學》工作近十年。現為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