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格列佛遊記》是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遊記體諷刺小說,以格列佛的口吻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曆。作者通過諷刺和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統治集團的腐朽和貪婪,社會風氣的敗壞,種種社會製度的不合理,以及殖民者的罪惡。
整部小說分為四卷,第一卷中所描繪的小人國諷刺了當時英國的兩黨製,兩黨政客們在一些與國計民生毫不相幹的小事情上鉤心鬥角,荒誕又無聊。第二卷大人國的經曆則抨擊了當時英國的選舉製度、議會製度以及政教措施。第三卷講述格列佛在飛島國的經曆,把諷刺的矛頭指向了當時英國的學術界。
小說的第四卷在馬國的經曆則通過人和馬的對比,揭露了戰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殖民的不合理,以及不擇手段以獲得官爵的可恥行為等。
《格列佛遊記》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而且藝術形式也比較完美。斯威夫特結合當時英國的現實,構思出一個多姿多彩的、童話般的夢幻世界。
斯威夫特的夢幻世界是以英國當時的社會現實為基礎的,而現實的矛盾在虛構世界中則表現得更為集中突出。1688年“光榮革命”以後,英國托利黨和輝格黨的爭鬥,本質上還是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的爭奪。斯威夫特緊扣議會黨派鬥爭的本質,創造了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
這些虛構的情節把現實表現得集中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斯威夫特在整部小說中,讓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馬國的遭遇各不相同,卻合情合理,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和感染力,從而達到諷刺效果。作者在諷刺和抨擊時,有的直言相譏,有的利用別人的口吻,有的隱喻挖苦,有的以獸諷人,這些手法的運用生動靈活,讓人讀了之後忍俊不禁。
情節的幻想性與現實的真實性有機結合,在作者細膩的文筆、嚴謹的構思下,使人感覺不到這些故事是虛構的,好像一切都是真情實事。例如,在描述小人與大人、人與物的比例關係時,一律是按一與十二之比縮小或放大。小人國裏的小人是格列佛的十二分之一,大人國的大人又是格列佛的十二倍。在描述飛島的運行、宮殿的建築、城鎮的結構時,作者還有意運用了數學、物理、天文等多方麵的知識。這種細節上的嚴謹和逼真,極大地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
《格列佛遊記》和18世紀歐洲眾多小說一樣,繼承了流浪漢小說的結構方法,沿用了當時流行的描寫旅行見聞的小說形式,尤其是航海冒險小說的模式。斯威夫特發揮驚人的想象力,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海上的一係列奇遇,無奇不有,充滿幽默感,值得一讀。
李娜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