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個人資產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日常生活開銷,像柴米油鹽等生活消費,這筆支出肯定不能做風險投資;第二類是保命的費用,一筆應急的費用,可能要把它配置到保險上去,但這筆資金也不能用來做風險投資;第三類,可以用來投資的閑置資金。這部分資產可以這樣配置,一部分屬於投資權益類,比如股票或股票式基金,一部分屬於固定收益類,包括債券、債券型基金、現金類資產、貨幣市場基金、存款,等等。比如,我希望達到每年15%的收益率,那麼分解下來可能是:權益類資產占60%,回報為20%;固定收益類資產占30%,回報為8%;現金類產品占10%,回報為2%。即:
60%×20%+30%×8%+10%×2%=14.6%
每年綜合回報率為14.6%,已經很高了,按照“72法則”,差不多5年資產就可以翻一番呢。
作為一個理財概念,我們需要根據每個人投資計劃的時限及可承受的風險配置資產組合。您所擁有的資產投在不同的產品項目下,每個產品有它固有的屬性,有些產品屬於收益比較好,但風險較高;有些產品收益比較低,比如活期,或者定期存款,但風險也較低;有些產品隨時能變現,什麼時候想用都行,當然收益率就會更低。綜合所有這些收益率,選擇符合個人具體情況的組合就是好組合。
作為普通投資者,要想達到自己理財的目的,將個人風險降到最低,重點在於把握資產配置。很多人認為,隻有資產雄厚的人才需要進行資產配置,如果錢本來不多,索性賭一把,就無須再配置了。其實不然,資產配置的本意就是指為了規避投資風險,在可接受風險範圍內獲取最高收益。其方法是通過確定投資組合中不同資產的類別及比例,以及各種資產性質的不同,在相同的市場條件下可能會呈現截然不同的反應,可進行風險抵消,享受平均收益。比如,股票收益高,風險也高。債券收益不高,但較穩定。銀行利息較低,但適當的儲蓄能保證遇到意外時不愁無資金周轉。有了這樣的組合,即使某項投資發生嚴重虧損,也不至於讓自己陷入窘境。
那麼在國際金融風暴衝擊下,普通人如何做好資產配置呢?
風險偏好是做好資產配置的首要前提,通過銀行的風險測評係統,可以對不同客戶的風險偏好及風險承受能力做個大致的預測,再結合投資者自身的家庭財務狀況和未來目標等因素,為投資者配置理財產品,既科學又直觀,在為投資者把握了投資機會的同時又降低了投資的風險。
如果已經通過風險測評係統做好了各項產品的占比配置,接下來就要在具體品種的選擇上動一番腦筋了。因為同樣的產品類型,細分到各個具體的產品上,投資表現往往有好有壞,有時甚至大相徑庭,所以做好產品的“精挑細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不同期限、不同幣種、不同投資市場和不同風險層次的投資工具中,需要根據不同客戶對產品的不同需求進行配置,更容易達到合理分散風險、把握投資機會、財富保值增值的目標。
若以投資期限的不同來劃分,可將資產配置劃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方式。短期產品以“超短期靈通快線”、七天滾動型、二十八天滾動型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為主;中期產品由“穩得利”理財產品及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組成;長期產品則以萬能型保險、分紅型保險、保本型基金居多。
若以風險程度的不同來劃分,可將資產配置劃分為保守型、穩健型、進取型三大類。保守型配置,由“靈通快線”係列理財產品、貨幣型基金、分紅型保險等組成;穩健型配置,由“穩得利”理財產品、保本型基金、萬能型保險等組成;進取型配置,由偏股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投資聯結型保險等組成。
若以投資幣種和市場來劃分,有美元、澳元、歐元、港幣等“安享回報”係列理財產品和QDII基金可供選擇。
在諸多選擇前,在理財師的專業眼光和科學分析下,投資者可精選各種投資工具的具體品種,盡享資產配置的優勢。
財富算盤
資產配置是普通投資者理財的關鍵所在。對於每一位投資人來說,法無定法,資產配置能否帶來優質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對於資產配置的認知及對生活的期望值。
)第六節 第六步:定期檢視財富成果
投資理財講究計劃、講究步驟,但是如果想長期投資獲益,就不能靠短暫的僥幸,而要靠長久的經驗積累。隻有有經驗的投資人才會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才能在合適的時候買進或賣出。經驗的獲得不是在一時半刻就能夠完成的,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投資經驗究竟來自哪裏呢?一方麵在於自身的投資心得,這是直接經驗,主要靠自己的慢慢積累和參悟;另一方麵則在與通過和別人交流投資經驗中獲得間接經驗。
如果想在投資中獲得有效的直接經驗,需要個人在投資過程中加強對投資的管理,隻有足夠重視投資,才能慢慢有所收獲。那些單純把錢扔在那兒,然後不管不顧的人算不上真正的投資者,更不用說獲得經驗了。做任何一件事,學管理的人都很講究對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控製。因為經由這些控製,才可以確定事情的發展是不是朝著我們既定的目標前進;若不是,也可以及早發現,立即作出修正。理財投資是有關錢的事情,不可疏忽大意。對於投資,有三個方麵可以進行管理:
1.投資前控製:設定理財目標,擬訂達成目標的衍生產品市場
下麵這些問題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衡量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有配合個人人生的階段目標嗎?達成目標的方法可行嗎?你能操作計劃中的每個步驟嗎?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通過自己的提問和反思,可以在投資前期理清投資理財的思路,明確投資目標。隻有在開始能夠對自己的投資目標清晰明了,才能根據自己的目標製訂出合理的投資計劃,避免在投資中走冤枉路,不至於在自己的投資項目上花了很多時間、精力、金錢,後來卻發現選擇的投資項目根本不適合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
2.過程中控製:“記賬”就是在事中控製投資進展
你可以從平時的賬目記錄中得出金錢運作的狀況,當你發現可為公司帶來穩定且強勁現金收益的產品或業務,通常成長性較差,但市場占有率較高,便可為其他產品的開發提供資金支持。
3.投資效果分析:計劃完成後的得失檢討結果
在每一階段的投資結束時,要對自己的投資計劃的設定是否合理、投資實施執行情況是否有效、在投資過程中有哪些問題可以避免來減少損失等各個方麵進行複核分析。這種分析一方麵可以使自己清楚知道投資計劃的具體執行情況,明確投資效果,另外一方麵也有助於投資者積累經驗,為下一階段的投資提供重要參考。
這三個方麵的管理要以第一個方麵——投資前的控製為重。隻有目標方向正確你才能更好地達到自己的目標,而自身經驗的獲得主要在於第三個管理步驟。其實,投資經驗除了通過自己的積累獲得,也可以通過和別人的交流獲得。
當然,別人的經驗也隻是別人的經驗,不是所有的經驗都適合自己,別人的經驗之談有時還可能帶來幹擾,這就強調了在聽取別人建議時保持自己的理性和自製力的重要性。巴菲特認為,在投資中要清楚自己的行動範圍,這樣才能盡量避免犯重大的錯誤。
財富算盤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壞習慣難以改變,但可以用好習慣來替代。成功致富很簡單,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即可。如每天省10塊錢,養成習慣,就能積少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