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六步走,製訂自己的投資方案(1 / 3)

)第一節 第一步:人生致富,不靠工資靠投資

市場上沒有最好的投資產品,隻有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風險與收益是相對應的,要根據自身的需求與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進行資產配比。

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錢能生錢”,即“錢”追“錢”總比“人”追“錢”更加快捷有效。其實,賺錢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學會理財與投資就可以輕鬆賺錢。成功的理財和投資不僅不能被視作小氣摳門,還應被高度重視。

那麼如何用錢去追錢呢?首先,需要擁有作為投資的“第一桶金”,即一筆驍勇善戰的母錢,然後用這筆母錢投資產生錢子錢孫。那麼這“第一桶金”來自何處?生活中我們常被“清倉大減價”、“免年費信用卡”等誘因讓我們控製不住花錢的欲望,一次又一次地錯過儲蓄“第一桶金”的最好時機。下定決心開始投資理財後,就要積攢第一桶金,為自己打一個基本的地基。

日本人雖然個人資產很多,但看上去並不那麼富有。他們住在小房子裏,一件西裝能穿10年,花錢也很節省。其實,這是由於目前日本社會的主流人群仍是經曆過戰後貧困的那一代人。他們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的習慣,把大部分收入存入銀行,對於投資股票、外彙都非常謹慎。日本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截至2004年6月,現金和存款總額占日本個人金融總資產的55%。

近年來,日本人的這一心態開始逐漸改變。一是因為日本多年實行的“零利息政策”,讓個人存款變得無利可圖,二是因為日本的養老金問題正日益嚴重,人口老齡化使養老金的繳納者越來越少,領取者卻越來越多。很多日本人擔心養老金最終會入不敷出,自己老年沒有保障。因此,投資股票、債券、外彙成為日本人的新選擇。

如果你要贏得更多的財富,靠工資還不如靠投資。很多人第一桶金的來源多是自己的工資積累,但是你應當清楚,工資的多少存在一個限度,你每個月存的隻是一個固定數額,如果不打理不投資,隨後存在卡裏的錢很快會減少。

工資是死的,攢工資不如投資。很多人總喜歡拿自己的工資較勁,刻苦鑽營就是為了高薪,似乎隻有高薪,才能讓他更加富有。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靠工資永遠富不起來,隻有通過有效的投資,讓自己的錢流動起來,才能較快地積累起可觀的財富。

通常獲得財富的手段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手段是打工,就是通過勞動獲得工資,這樣的人大約占到90%左右;第二種手段就是投資,這個群體目前人數比較少,隻占總人數的10%左右。

曾有理財專家對這兩種獲得財富的手段進行分析,得出了一個結論:靠打工致富,有可能達到年薪百萬,但這樣的人非常少,而能達到上千萬,甚至是上億元,則基本沒有。

現在大多數富人階層,都屬於依靠第二種手段——投資,來創造財富。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的致富手段,就是用一輩子去做投資,他的財富已近500億美元。沙特阿拉伯的阿爾薩德王儲也特別喜歡投資,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的財富就已近300億美元。如果你能夠把眼光放開,學會用投資手段去創造財富,效果也許就大不一樣了。

如果隻是一心為了死工資費盡心力,不但賺不到錢,還容易搞得身心俱疲,說不定還要到處受人白眼,非常不值得。所以,有誌向致富的年輕人,趕緊抓住投資致富的手段吧,別把眼光困在了死工資上麵。

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不管你工資有多少,一年能省下多少錢,如果不投資,那致富的機會將等於零。投資的威力巨大無比,它能讓財富平平者變成億萬富翁,能讓你的人生命運由此改變。因此,人生致富,別靠工資靠投資。

財富算盤

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不管你的工資有多少,一年能省下多少錢,如果不投資,那致富的機會將等於零。

)第二節 第二步:評估個人資產,確認自己手裏有糧

“做一個有規劃的人!”

2012年,是全民理財意識大漲的一年,不少人告別了“月光”的消費習慣,開始未雨綢繆。選對了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能夠為理財成績加分。然而,養成好的理財習慣,並非一日之功。

在現實生活中,清楚地了解自己資產的人寥寥無幾。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風平浪靜的保溫瓶裏,那個人的資產狀況如何也就無所謂了。但是,我們的經濟世界已經逐漸陷入周期性,也許此一時你還是百萬富翁,彼一時你就負債累累瀕臨破產了。

不盤算不知道,原來日本的個人財產大得驚人。美國是世界第一富國,但美國人卻不是世界上最富的國民。聯合國大學世界開發經濟研究所發表的各國家庭經濟資產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國民不在歐美,也不在盛產石油的中東,而是在日本。目前,日本的人均資產高達18.1萬美元,是美國人的1.3倍,德國人和法國人的2倍。

《日本經濟新聞》的文章稱,今年帶動日本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發生了變化,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業,而是龐大的個人資產。據統計,2006年日本的個人資產總額高達2000萬億日元,約占日本所有資產的80%。這些個人財富包括現金、存款、住宅、土地等,是美國1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的近兩倍。

個人資產一般包括個人資產狀況和個人負債狀況。個人在弄清自己的資產狀況之前,最好知道,自己有什麼資產,它們的“資產質量”都怎麼樣。個人資產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劃分出不同種類。不過在理財中,可將其做如下劃分:

1.固定資產

家裏的大件耐用品,這個大件價格指的是購買價格,比如你居住的房屋、汽車、珠寶及家電設備。在較長時間內會一直擁有,是價值較大的資產,一般以實物資產居多。

2.投資資產

主要指進行能夠帶來利息、贏利的投資活動,承擔一定風險的資產,如股票、基金、債券等。這些資產不是為了消費或應付短期債務,它們包括你的投資基金,長期存款債券和票據,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持有股票,股票也算投資資產。除此之外,還有用於投資的房屋。如果你是個熱愛收藏的業內人士,那些用於投資升值的壇壇罐罐也可算作投資資產,但若隻是為了附庸風雅,那些隻能算裝飾品,就不算投資資產了。

3.債權資產

指對外享有債權,能夠憑此要求債務人提供金錢和服務的資產。

4.保險資產

指用來購買社會保障中各項基本保險以及個人另投保的其他商業保險的資產。

5.個人使用的資產

指個人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家具、家電、運動器械、通訊工具等價值較小的資產。不要把冰箱裏的存貨和衣櫃裏的襪子、內褲也算作資產,即使它是某個高級品牌的內褲,也不能算作資產。

除清算擁有的個人資產外,還要了解個人負債情況。

個人負債就是個人支出超過收入所得時帶來的債務壓力。從負債性質上講,個人負債分為良性負債和惡性負債。若你已經下定決心做投資理財,就需要將自身財務獨立起來。所謂財務獨立就是要了解的自己的負債狀況,以便排除惡性負債,控製良性負債。

一般來說,惡性負債是指人力不可控製的負債,例如生病、車禍、意外傷害等,這些事件引起的負債都屬於惡性,會給人帶來嚴重的財產損失。這種情況下,如果買了保險就可以降低因意外帶來的損失,從而排除惡性負債。所以財務獨立的第一步就是買一份適合自己的保險,將意外帶來的金錢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轉嫁財產風險可以將未知的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良性負債就是你可以自己控製的負債,如生活費、娛樂費、子女教育費、房屋貸款等。因為這些花銷都是在意料之內,不會使生活發生驟變,是良性可控的,危險性不大。對於良性負債,也要進行適當處理,提前決定自己每月的生活費用,可以決定跟父母住或是搬出去住,結婚後要不要買房子、生孩子等,早決定早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