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21:00 夜歸 return at night(上)(1 / 3)

自 序 故事背後的故事

2012年7月,我在淘寶開了一家名叫“CY故事”的小店,“CY”取自“創意”和“誠意”。本來隻是作為一個上了年紀的女青年對自己迷茫的未來作出的小小掙紮,沒想到會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關於這個小店最初的設想,是某天我閑得無聊,與要好的編輯水果聊天時的靈光乍現。說起來一點也不高端大氣上檔次,當時我隻是想開個有償陪聊的網店罷了。對於多年給雜誌寫小說的我來說,陪聊不僅能掙錢,還能搜集素材,更能滿足自己作為一個八婆的好奇心,多好!不過,幸好水果及時提醒我:“你確定別人會願意付錢找你聊天?”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思考,我越想越覺得這項服務有點像午夜情色電台節目,果斷作罷!其實有些所謂的創意,不過是將一個尋常的念頭調轉而已——從想得到別人的故事,變成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別人,我的想法掉了個頭,於是,就有了這個故事店。至於為什麼是賣故事,說句老實話,因為我除了會敲點文章掙點稿費之外就沒別的手藝了。

事實就是這樣的,如果我有足夠的審美並且會算賬,我可以開服裝店;如果我會燒菜且有本錢,我可以開飯店;如果我膽子大且跑得快,我可以去擺地攤……總之,如果我會幹別的,可能不會有這個賣故事的小店。

所以,這個店是這樣一種產物:一個身無所長的大齡女青年對自己現狀很不滿,她在閑得無聊的時候迫切想知道別人是怎麼生活的,她覺得有人應該也像她一樣,好奇除了自己以及自己認識的人以外,那些陌生人是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於是就開始了,我把四處聽來的故事寫下來,然後標價一元上架出售,其實不付錢也能看,付款完全是一種自願行為,我對每一個看完故事的人沒有任何約束,如果讀者看完故事之後什麼也不做,我也不會做出任何抗議;當然也可以點擊購買,花一塊錢,為自己從這個故事裏得到的任何一種感覺買單。

小店開了一年,慢慢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有很多素不相識的人也來跟我講他們經曆或是聽到的故事。時至今日,這個小店不僅完成了它的使命——展現了這個世界上各種人的不同人生,還在開店的過程中,很多東西被一點一點放大,故事店所做的已經不僅僅是“展現”部分人生,而是慢慢開始影響那些看故事的人,“影響”他們的人生。

第一次覺得我的故事店對別人有了真實的“影響”是在某個深夜。一個男生在旺旺上給我留言,他說:“我不知道你們這個店有什麼樣的魔力,讓我的前女友半夜給我打電話,泣不成聲,我們已經分手很久了。”

我無從得知他的前女友是看了哪個故事感同身受的,應該是關於愛情的吧。店裏的愛情故事很多,分分合合總是相似,很容易在故事裏看到自己,為別人的故事流淚,最後也為自己哀傷。不知道有沒有因為看了故事店裏的故事而重新在一起的人(如果有,一定要去店裏告訴我)。那個深夜的留言,也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這些故事,也許真的是有力量的,所以,值得我堅持下去。

再後來,故事越來越多,故事背後的故事也慢慢變得更多了。

還有一個故事,是收錄進這本書裏的《有些人你永遠不必恨》,說的是一個女孩和她爸爸之間的恩怨。這個故事在店裏反響不錯,好幾個人給我寫了很長的評論,其中一個人這樣說:

晚上在微博上看到,隨手點開,直接擊中淚點,然後獨自在洗手間裏哭……怕影響孩子休息,獨自流淚直至深夜。早上上班路上在公交上又看一遍,依然無法抑製地哭了。我是單親家庭長大,和主人公有些相似地方,但是不同的是我的童年充滿幸福。我憑著爸爸給我十一年的童年記憶,獨立、堅強、自信地長大,直至現在,雖然父親離開我已二十年,每每想起也是滿滿的愛。我們都會長大,無論父母給予的是什麼。主人公的父親其實是愛她的,文末她毅然選擇了原諒,讓我覺得這世上哪有過不去的坎,祝福她,希望她能夠找到疼她愛她的老公,希望將來老公的家人可以對她視如己出,她幻想的那副畫麵也不是不可能,總之,祝一切安好……

而另一條是這樣寫的:

挺感動的,我爸爸對我很不好,去年父母離婚了,看了這篇文章我決定原諒他,所以剛剛打了個電話給他,決定不恨了。

這兩條評論我都第一時間發給了講這個故事的女孩看。我想她看到這些一定不會後悔分享這個故事。她的故事,真正“影響”了別人的人生。

如果非要說“CY故事”存在的意義,這些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對於未來的期待呢?當然有,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千零一夜》,真人版。

最後要感謝一些人:一直為故事店提供原創圖片的獅子羊,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的美工佐佐,一直在我找不到故事的時候為我提供素材的七月蔚藍,以及這本書的編輯果子李……還有很多很多的小夥伴們,你們都是故事背後的另一個故事。

21:00

夜歸

return at night

那時候在心底偷偷喜歡著你的我,真像一隻守著寶藏的巨龍,凶猛又天真,強大又孤獨。

The first night —— 人生若隻如初見

City —— 南京

Storyteller —— 泡沫

我大學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軟件公司做美工,工資很低,但也不忙,適合養老。我覺得自己一個朝氣蓬勃的應屆畢業生哪能這樣荒廢光陰,再這樣混下去遲早要被社會淘汰,於是思來想去,決定去學點什麼。

因為我的工作跟美術有關,自己也很喜歡畫畫,於是就到南京藝術學院報了個設計培訓班,光學費就交了七千塊,對當時的我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不過這樣也更讓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起碼要對得起這七千塊錢的學費。

所以從那以後,每天一下班我就背著畫板,轉兩趟車,跑到南藝去上課,風雨無阻。

培訓班上有個特別好玩的男生,年紀跟我差不多,很活潑,上課的時候總喜歡調侃教我們畫畫的老師。那個老師也特別靦腆,被學生逗兩句就滿臉通紅,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我很喜歡這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跟以前大學裏沉悶的課堂比起來,這種其樂融融的感覺好多了。但可能因為大家都是“編外”學生的緣故,彼此之間也沒有特別多的交流,各上各的課,各回各的家。我跟那個愛開玩笑的男生,也不過是點頭之交而已。

我家離學校很遠,每天上完課之後都要在南藝大門旁邊坐二十九路車回家。有一天,我在站台等車的時候,忽然發現站台那頭站著那個上課搞怪的男生。這麼多天,我還是頭一次遇見他。雖然不是很熟,可又的確認識,我心裏糾結著到底要不要跟他打招呼呢?打招呼的話,說點什麼好呢?這種感覺特別尷尬。我就這麼糾結著,車子來了。我悄悄鬆了一口氣,開始翻包找公交卡,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平時順手就能找到的公交卡,那天卻翻來翻去也找不到。

這時候,那個男生已經走到我前麵,抬手刷了公交卡,然後回頭對我說:“別找啦,我幫你刷了。”我更尷尬了,連忙謝謝他,跟著人流往車子裏麵走。

人還蠻多,沒有座位,我們倆就這麼一路站著,還是什麼話都沒有說。那段路,我心裏真是糾結死了,想繼續找公交卡又不好意思,也不知道這男的為什麼要幫我刷卡,又想著人家幫我刷卡了是不是該主動說點什麼,可是說什麼呢,我也不知道呀!就這麼一路糾結到下車,我們還是什麼都沒說。

從那之後,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倆緣分到了,第二天回家,我跟他又是一前一後到那個站台,好像約好似的,一人站一頭,誰也沒開口說話。車來了,這回我搶在他之前幫他刷了卡,對他說:“今天我找到卡了,還你昨天的。”他隻是笑笑,也沒說什麼,我們又是一路無語。

之後的每一天,我都會在站台遇到他,但我倆還是沒有交談。慢慢的,一個學期結束了。第二學期開始,我們分班,我繼續學平麵,他去上室內設計,不在一個教室上課了。每天下課後的二十九路站台就隻剩下我一個人,站在站台的一端孤零零地等車,好像一隻天平失去了平衡,但因為之前也沒什麼特別的交集,久而久之,我也慢慢忘記了那個男生。

直到有一天,我下課走得晚,到站台的時候,忽然發現站台那頭有個熟悉的身影。在看到他的一瞬間,我心裏竟然抑製不住地一陣狂喜,但還是不好意思主動跟他打招呼。

他也看到了我,對我笑笑。車子來了,他依然搶在我前頭,幫我刷了卡。我們從這次才算是有了第一次正式的聊天,問對方叫什麼名字,交換了電話號碼,其實我一直是個謹慎的人,但那天,我想也沒想,就把自己所有的信息都告訴了他。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順理成章了,他約我看電影、吃飯、壓馬路、聊天。我驚奇地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竟然真的有一個和我這麼合拍的人!我想什麼他都知道。他身上沒有任何事情讓我反感。這個人在身邊,我會充滿安全感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