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愛讀史,卻非為了“學問”;手癢時愛塗鴉,亦非為了“發表”。一部二十四史,想來也讀了二十餘年,再加野史雜編,費時就更不易計算。讀書人讀史不是為用,也無處可用,而又覺得不能用,於是就訴諸筆端,希望有朝一日能盡其用。

史有正反,史書有正反,讀史亦有正反。上焉者取其上,下焉者取其下,不堪者則不堪聞問,自古如此,今亦如此。

孟子曰:“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魯迅說,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以仁眼觀史,得天下之大智慧;以搗鬼之心態窺探曆史,雖可得一城一地,終非正道,亦不成大器,甚至名裂而身亡。

據說這是一個顛覆曆史的時代。其實,曆史已被“顛覆”了無數次,但它還是不破,破的不過是朝代罷了。所以,曆史的“規律”在今天照樣有效。如果有誰願意拿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曆史較勁,那就是真正的“反潮流”的英雄了。

同道中人見我對曆史有諸多的亂談,就攛掇我整理出版。我想這些文字本無藏之名山的資格,本人也是世俗中人,於是就有了此書。

曆史本是至高無上的大智慧,需要用生命來體味。至於體味的多少與高下,那是與人的努力與根器不可分的!

作者記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