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的最後竟是大擠壓,大擠壓的結果是宇宙又被擠壓成一點了,一個能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於是就會再次發生大爆炸。宇宙的結局是大反彈:大爆炸→大擠壓→大爆炸……,周而複始成了循環宇宙。

不論是大凍結、大撕裂還是大反彈,我們的宇宙都會有一個終點的,說得赤裸裸些,就是宇宙的末日總會來臨的。一些憂天的杞人們可能又會睡不著覺了,甚至還會自殺。其實根本不用擔心,不用說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推測,誰知道會不會出現。即使真的出現,那也要在非常非常遙遠的將來。不說別的,就說我們的太陽,它已形成了50億年,大概還可以活50億年。地球在形成約40億年的時間裏,就能從非生命物質演化出一個活生生的人來,你能想象出再經過50億年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嗎?所以大可不必擔心。

況且50億年還隻是太陽的壽命,還不是宇宙的壽命。宇宙的壽命還要長得多,所以更不用為它的壽終正寢而操心了。

還有一種不會導致末日的多宇宙模型: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隻不過是無數個宇宙中的一個。蟲洞實際就是在多宇宙模型中提出的,它的作用就是在不同的宇宙之間打個洞,將它們聯係起來。多宇宙模型要牽涉到偽真空等諸多理論問題,不能在此再做介紹了。

有關宇宙、黑洞的理論或模型,現在有許多尚不清楚的地方,也有不少解釋不了的問題。至於宇宙旅行那更隻是人類腦海中存在的想象而已。或許有人會認為既然這種模型有不清楚的地方,解釋不了問題,那麼會不會隻是些科學家的胡亂猜測呢?當然有關宇宙、黑洞確有許多至今仍未搞清的問題,可能未搞清的要比已搞清的問題多得多。就算目前認為已搞清楚的,也不一定是真正清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觀測事實的積累以及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人物的出世,人類的宇宙觀肯定還會大大地改變。說不定還會發生像相對論、量子論這樣巨大革命。

科學本來就沒有什麼終極理論的,科學的最大特點可能就是它具有可證偽性和不完善性。可證偽性就是指隻要你能證明某一點,那就證明了這個理論是徹底地錯了。對於一個新提出的理論來說,可證偽性可能比可證明性更為重要。如果沒有包含可證偽性,那它就不可能成為真理。科學是不完善的這一點,可能大家不大會想到,總認為科學應是完美的,不應該有解釋不了的事情。所以往往會指出某個理論不能解釋什麼,就說這個理論錯了。其實不然,一個新的理論有解釋不了的地方,並不證明它是錯的,隻能說明它還不夠完善,有待進一步發展。科學的發展,就是使不完美之處變完美的過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使牛頓理論的不完善之處完善了,就使人類在認識自然、認識宇宙方麵前進了一大步。難道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沒有相對論性、不夠完善,因此就說它錯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還在我們的生產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大量應用。可以毫不誇大地說,不用它們,我們將無法生存!

現在的宇宙模型可能是宇宙的真實描述,但還需要不斷地完善;也有可能是錯的,但這要等證偽性的觀察事實出現以後才能定論,這才是科學的態度。由於筆者的學識有限,書中的錯、漏之處一定不少,至盼讀者們不吝賜教。

大爆炸的最後竟是大擠壓,大擠壓的結果是宇宙又被擠壓成一點了,一個能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於是就會再次發生大爆炸。宇宙的結局是大反彈:大爆炸→大擠壓→大爆炸……,周而複始成了循環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