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時間和永恒(1 / 2)

人生的秘密盡在時間,在時間的魔法和騙術,也在時間的真相和實質。時間把種種妙趣賜給人生:回憶,幻想,希望,遺忘……人生是過於依賴時間了,但時間本身又是不折不扣的虛無,是絕對的重複,是人心的一個虛構。哲學中沒有比這更難解開的鬼結了。

我的一切都存在時間那裏,花掉了不少,還剩下一些,可都是支取的同時就花掉,手上什麼也沒有。

有時候,我覺得我已經活了很久很久,我的記憶是一座複雜的迷宮。有時候,我又覺得我的生活昨天才開始,我的記憶是一片空白。我知道,這種矛盾的感覺會延續到生命的終結。

記憶是我們體悟時間的惟一手段,可是誰能夠從記憶中找出時間的刻度呢?

假如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年齡,他能否根據頭腦裏積累的印象來判斷這個年齡呢?幾乎不可能。有的人活了很久,印象少得可憐。有的人還年輕,印象卻很豐富了。如此看來,壽數實在是無稽的。我比你年輕十歲,假定我們將在同日死,即我比你短十年壽。但此時此刻,我心靈中的體驗和大腦中的印象比你豐富得多,你那多活了的十年對於你又有什麼意義呢?它們甚至連記憶也不是,因為抽象的絕對時間是無法感受因而也無法記憶的,我們隻能記住事件和印象。於是,隻剩下了一個“多活十年”或“早生十年”的空洞的觀念。

難怪柏格森要談“綿延的自我”,難怪克爾凱郭爾要談“存在的瞬間”。

每當經過我居住過的房屋或就讀過的學校,我總忍不住想走進去,看看從前的那個我是否還在那裏。從那時到現在,我到過許多地方,有過許多遭遇,可是這一切會不會是幻覺呢?也許,我仍然是那個我,隻不過走了一會兒神?也許,根本沒有時間,隻有許多個我同時存在,說不定會在哪裏突然相遇?

總有一天,我要對時間的魔幻作用作出哲學的解說,如不能,就作出文學的描述。

我想起一連串往事。我知道它們是我的往事,現在的我與那時的我是同一個我。但我知道這一點,並非靠直接的記憶,而是靠對記憶的記憶,記憶的無限次乘方。記憶不斷重複,成了信念,可是離真實事件愈來愈遠,愈來愈間接了。自我的統一性包含著這種間接性的騙局。

當我們回憶往事的時候,心靈中總是會出現自己的形象,我們看見自己在某個情境中做某件事。可是,我們真實的眼睛是看不見自己的形象的。那看見自己的形象的眼睛早已不是我們自己的真實的眼睛,而是代表著願望和輿論的虛構的見證。記憶是一種加工。一件往事經過不斷回憶,也就是經過不斷加工,早已麵目全非了。

少年人前麵的光陰和老年人背後的光陰長度大致相等。但是,少年人往往覺得前麵有無限的光陰,老年人卻覺得背後的光陰十分有限。

年輕人沒有什麼可回憶,於是就展望。老年人沒有什麼可展望,於是就回憶。

逝去的事件往往在回憶中獲得了一種當時並不具備的意義,這是時間的魔力之一。

年齡就像麵孔一樣,自己是看不到的,必須照鏡子,照見了的也隻是一種外在的東西。

我不接受年齡就像有時不接受我的麵孔一樣。

曆史是民族的記憶。民族和人一樣,隻記住自己願意記住的事情。

無數歲月消失在無底的黑暗中了。可是,我們竟把我們可憐的手電燈光照及的那一小截區域稱作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