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嫌愛情不夠美麗,便用金錢、權勢、地位去裝扮它,終於,愛情變得光彩十足,卻教人無法看到它的本質。
真正美麗的愛情,並不需要過多的元素,平淡時的相親相愛,苦難時的相濡以沫,寂寞與愛情,淒涼與美麗,其實靠得很近。
我在等你,你已逝去
1917年,27歲的胡適在母親馮順娣的安排下,與比他大一歲的同鄉女子江冬秀拜堂成親。這是一場封建的包辦婚姻,剛從美國留學歸來,已接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又作為新文化運動主將的胡適並不情願,但恪守孝道的他不敢違背母命。
在與江冬秀的婚禮上,胡適初識了江冬秀的小伴娘——年方15歲的曹誠英。此時的胡適在家鄉已是個明星人物,年輕有為,風度翩翩,自然也博得了正值情竇初開的曹誠英的喜歡,而胡適也對這位小伴娘難以忘懷。
曹誠英,字珮聲,是胡適三嫂的妹妹。在錯誤的時間和場合遇到了合適的人,二人的相遇似乎就預示了這是一場沒有結局的戀情。
婚禮上匆匆一別後,兩人互有好感,通信往返。曹珮聲喜歡種花草,胡適夫婦到北京後,她便經常寫信給胡適,要胡適寄花籽給她,還不時作些小詩請胡適評閱。
曹珮聲也與胡適一樣,無法逃脫那個時代留給自己的命運。1918年冬,17歲的曹珮聲在母親的安排下,與尚未出生就指腹為婚的胡冠英結婚。
1920年,曹珮聲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師範學校,丈夫胡冠英則進入浙江第一師範就讀。婚後四年,曹珮聲由於一直在外求學,沒有生育孩子,這引起了婆婆的不滿。後來,婆婆以曹珮聲四年不生孩子為由,給胡冠英在家鄉另娶了一房小妾。對此,已經接受五四新思想的曹珮聲作出了大膽的反抗,決定與丈夫離婚。
離婚後,曹珮聲繼續在杭州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求學,這段失意的婚姻使得原本開朗的她變得一度憂鬱,而遠在北京的胡適則一直飽受包辦婚姻之苦,共同的遭遇使得二人之間悄悄燃起了愛情之火。
1923年4月29日,正是杭州城春光最明媚的時候,胡適出現在了西湖邊上。關於胡適此行的目的,胡適的鄉鄰好友、曹珮聲的親戚、著名詩人汪靜之曾說:“胡適來杭州的目的是為探視獨居的‘小伴娘’。”
此時,離他們在婚禮上相識已有6年時光,曹珮聲已由那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變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學生,離婚後獨居,使她活潑中又略帶幾分傷感。汪靜之曾這樣形容曹珮聲:“她不算漂亮,但很迷人。先是令我著迷,後又使胡適著迷,她就是屬於那種不很漂亮,但有迷人魅力的女人!”
在杭州一同遊玩了四天後,胡適要返回上海,臨別之時,胡適為曹珮聲寫下了一首題為《西湖》的白話小詩:“十七年夢想的西湖,不能醫我的病,反使我病得更厲害了……這回來了,隻覺得伊更可愛,因而舍不得匆匆就離別了。”
這首詩明寫西湖,暗喻戀人,明眼人一看便知,敏感的曹珮聲當然也是心領神會,這個婉轉的表白方式,使他們了解了對方的心意。
離開杭州後,胡適一直茶飯不思,他與江冬秀的婚姻本就沒有感情,此刻更是覺得曹珮聲才是他理想中的伴侶。此時的他,人在上海,心在杭州,依舊想著曹珮聲。
1923年7月,曹珮聲放了暑假,胡適便從上海坐火車趕了過去。他們在西子湖畔、煙霞洞邊租了兩間小屋,度過了一段如膠似漆的神仙眷侶生活,杭州的青山綠水留下了他們幸福的足跡。
這段時間裏,兩人安靜地享受著甜蜜的愛情所帶來的幸福——這種感覺是他們之前的婚姻所沒有的,每日寄情於煙霞,或兩人對弈,或閑坐品茗,或遊山觀佛,或論詩賞月,不是神仙,勝似神仙。夏季的杭州多雨,雨後的西湖和四周的山巒更是清秀可愛,與曹珮聲攜手漫步於山水之間的樂趣,在胡適的日記中多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