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太多的美景,隻是有些人沒有看到,不懂得欣賞。如果眼裏沒有了美麗的景色,看不到青山依依、綠樹蔭蔭,感覺不出花紅柳綠、燕子南歸的春天的曼妙,也體會不到白雪飄飄、朔風怒號的冬天的風采,那麼,四季與你何幹?隻是增減幾件衣服而已!
倘若如此,那會辜負多少大自然的旖旎風光!也許在許多人眼裏,隻有不斷地工作才對得起人生;孰不知,人生也需要適時的休整,一味隻知工作、賺錢,到最後,我們就會變成一架工作的機器——賺錢的機器——而不是人。
“慢慢走,欣賞嗬!”
【奮鬥寄語】
我們自己,難道不像那個圓嗎?
我們總是喜歡去尋找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忽略了身邊優美的風景。為什麼不學著放下,學著欣賞,學著去適當地享受生活呢?
在人生的旅途裏,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不必死死地夾住或放縱屬於自己的那個“角”,而是應該學會停下轉動去欣賞沿途的風景。這樣,我們才不會活得庸庸碌碌,活得失去了自己,我們身邊的人也才不會覺得壓抑。
貧窮之中的富有
1898年冬天,威爾?羅吉士繼承了一個牧場。
有一天,他養的一頭牛為了偷吃玉米而衝破附近一戶農家的籬笆,最後被農夫殺死。依當地牧場的約定,農夫應該通知羅吉士並說明原因,但是農夫沒有這樣做。
羅吉士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於是帶著用人一起去找農夫論理。此時,正值寒流來襲,他們走到一半,人與馬車全都掛滿了冰霜,兩人也幾乎要凍僵了。好不容易抵達木屋,農夫卻不在家,農夫的妻子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屋等待。
羅吉士進屋取暖時,看見婦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後還躲著五個瘦弱的孩子。
不久,農夫回來了,妻子告訴他:“他們可是頂著狂風嚴寒而來的。”
羅吉士本想開口與農夫論理,忽然又打住了,隻是伸出了手。農夫完全不知道羅吉士的來意,以為是路過這裏,因為遇到寒流才來自己家取暖的,於是便開心地與羅吉士握手、擁抱,並熱情邀請他們共進晚餐。
吃晚飯時,農夫滿臉歉意地說:“不好意思,委屈你們吃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風,還沒準備好。”孩子們聽見有牛肉可吃,高興得眼睛都發亮了。
吃飯時,用人一直等著羅吉士開口談正事,以便處理殺牛的事。但是,羅吉士看起來似乎忘了,他跟這家人開心地有說有笑。飯後,天氣仍然很差,農夫一定要兩個人住下,等轉天再回去,於是羅吉士與用人在那裏過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後就告辭回去了。在寒流中走了這麼一趟,羅吉士對此行的目的卻閉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傭人忍不住問他:“我以為,你準備去為那頭牛討個公道呢!”
羅吉士微笑著說:“是啊,我本來是抱著這個念頭的,但是,後來我又盤算了一下,決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嗎?我並沒有白白失去一頭牛啊!因為,我得到了一點人情味。畢竟,牛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獲得,然而人情味,卻並不是很容易得到。”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表現在言行上便是為了小事斤斤計較,然而當物質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我們的心是否真的充實了呢?
人與物之間是無從比較的,真正的無價必定表現於無形,就像大師的雕刻作品,它的價值不在價格與實體上,而是創作者對作品付出的情感與附在作品身上的生命感悟。
故事中的羅吉士,盡管失去了一頭牛,卻換得農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難得遇見的人情味。生活於這個人情淡漠、呆板冷酷的現實世界,我們是否懂得,生命中哪些東西才是值得我們珍惜的呢?
【奮鬥寄語】
有一句話叫做“擁有即是被擁有”,是說當你擁有某件東西,你同時也會被它所束縛,從而失去某種程度的自由。換句話說,擁有的越多,你被擁有的也就越多,你的自由就會越少。
富足,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奮鬥,要適可而止
從2000年起,“股神”巴菲特每年都要舉辦“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拍賣活動。所謂“巴菲特午餐”,就是和股神巴菲特在紐約最知名牛排館——史密斯與沃倫斯基牛排館——共進午餐的活動,所得善款全部捐給美國慈善機構,用於幫助舊金山地區窮人和無家可歸者。每一次,“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拍賣活動都會被全球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