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子,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每個人也都需要麵子,但太顧及麵子很多時候隻能是讓自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死要麵子活受罪”,正是對此種心態的極佳寫照。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樣的人,他們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放不下自己的麵子,“打腫臉充胖子”。本來是自己辦不到的事情也一味逞強,生怕被人瞧不起,這說到底還是虛榮心在作怪。
古往今來有很多會辦事的人都能夠放下自己的麵子。如“多多益善”的漢代名將韓信,為成功不怕受“胯下之辱”,匍匐下身子從人家褲襠下鑽過去,麵子大失;再如“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為表“耿耿忠心”竟然跪在地上親口嚐吳王的大便,還說很香,臉麵和體麵丟棄得一點兒不剩!如果沒有韓信的胯下辱,也不會有他後來的“多多益善”;如果勾踐不去丟掉麵子,哪能有他的10年“臥薪嚐膽”大敗吳王?古人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不要麵子、不怕丟麵子也是一種韜略,更是成功的一個因素,麵子該丟還是得丟的。
一位叫成有的人很會給人麵子,有一次,太原某人因與人發生了一點小事而心煩,多次請求地方上有名氣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和。可是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成有這裏,請他來化解這件事情。
成有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這位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得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成有此次不負眾托,完成了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給足了麵子,可以走人了吧!可他成老兄還有高一著的棋,有更巧妙的處理方法。
把一切都說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件事情,聽說過去當地有很多有名望的人出麵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麵子,讓我來解決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因為我畢竟是個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完成了和解,未免會使本地的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
成有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了此地,本地的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就算做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
世界上,沒有哪個人不愛麵子的,你給他一個麵子,就相當於給了他一份厚禮,有時候甚至比給厚禮都重要。山不轉水轉,說不定哪天你辦事遇到了他,他自然也會“給你麵子”。即使他感到很為難或不願意。人們總是盡其權利來保護臉麵。你我也一樣,為了麵子問題,常常會做出常理以外的事情。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請記住在表現自我的時候,要有謙謙君子的心態,學會安撫他人的心靈,也就是說,不可以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要給別人一個台階下,給他留足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