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織網獵物(2 / 2)

這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計劃者。他們通過播種,取得了自己的成功。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我們想體味收獲的驚喜,那麼不要徒羨別人的運氣,以後我們想得到什麼,現在就需要開始為將來的收獲播種。常言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播種機會就像蜘蛛布下八卦陣般的蛛網一樣,捕捉飛來的獵物將是指日可待。

抓住機遇,首先必須發現機遇。生活中處處充滿機遇。網絡上的每一條信息,社會上的每一項活動,生活中的每一次轉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人際中的每一次交往等等,都可能給你帶來新的信息、新的朋友,新的感受、全都可能是一次機遇,一次選擇,是一次引導我們走向成大事的契機,問題在於我們自身的素質,在於我們是否能發現每一次機遇。不要以為機遇難尋,其實機遇就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就在我們的手上。

也許我們不相信,我們會問機會究竟是什麼呢?實質上機會是一種有利的環境因素,讓有限的資源,發揮無窮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創造利益。具體地說,在特定的時空下,各方麵因素配合恰當,產生有利的條件:誰人最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運用手上的物力、人力,從事投資,誰就能更快、更容易獲得更大的成功,賺取更多的財富。這些有利條件便是機會。

機會有三項要素,即資源、利益和條件的配合。

資源包括個人的技能、知識、人際關係的技巧、智慧、財富、膽量等等,也包括機構或企業的人才、資本、科技、設備、現有的產品或服務,諸如此類。

利益是創造機會的主要目標,也是機會的主要內容。一種條件如果不能為人們帶來利益,那就不是機會。利益可以是名譽的提升、形象的建立、金錢的收入或改善;而建立聲譽和形象最終也會帶來金錢的收入。利益在不同行業裏各有不同的具體表現,例如,酒店業要求客房的入住率保持高水平,百貨業要求貨品流通迅速。而擴大市場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等,都是各行各業同樣的追求。

條件的配合是指客觀環境和創造機遇者的主觀條件互相配合。首先是客觀因素的變化,造成有利的投資環境。例如人口激增,可用的土地有限,造成地價急漲,經濟複蘇,這是把資金投入地產市場的有利環境。其次是指創造機遇具備足夠的條件去利用這個有利的環境,例如買地、技術、發展土地所需的資金、人才等,以創造機遇者個人的眼光、膽識和決斷力等。最後是指主、客觀因素剛好配合,例如,在地價快要急漲時,已先預見這個趨勢,又具備投資的各項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