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想有幸福的人生,首先要保持自己身體健康,不僅要看起來健康,更要真正的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經營理想的人生。
1.身體健康是幸福人生的基礎
人們都知道健康是一切快樂的基礎,但若問一個健康的人:“你感覺快樂嗎?”他很可能會說:“我沒法快樂起來,投在股市裏的錢已經虧了一大半,上筆業務出了問題導致我損失了幾百萬,孩子學習不好。”等等。一個人隻有在身體出現狀況、生病痛苦時,他才會感到健康其實是最大的幸福,他甚至在心中發誓:等我病好了,一定不再被這些事情擾亂心情,一定要保持健康快樂的人生。大病初愈時,他的確能做到如此,看看外麵的天是那麼藍、空氣是那麼清新,放鬆身心,覺得一切都是這樣美好。但遺憾的是,過不了多長時間,他又會恢複原來的狀態,陷入欲望的追求中,又忽略健康的重要性。
其實,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比我們的身體更為寶貴,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身體的健康。
有一個人說自己如果有了100萬元,就會擁有幸福。於是,他拚命地賺錢。一年365天,他沒有和家人共度過一個星期天,他甚至沒有好好地吃過一頓像樣的飯。就這樣,幾年過後,他真的賺夠了100萬元,但因為長期勞累和飲食不當,他患上了胃癌。這時候,他很想用100萬元換回自己的健康,換回和家人的團聚,換回親情和朋友,但是,一切都晚了。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平安和健康,此語雖人人皆知,但要真正做到,卻非易事。試看古今中外之人,或為名所惑,或為利所動,或為官位而奔波,或為愛情而苦惱,把名、利、祿、情視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卻不知人生最大的財富是自身的健康。
貪欲是人生幸福的最大敵人,健康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如果一個人想通了這一點,那麼什麼名利之欲、非分之念,都會化為烏有。
很多人以金錢來衡量人生的成與敗,認為越有錢的人就越受尊重。實際上,當生活達到一定水平時,錢隻是一個數字,沒有太多的意義,更何況有許多事情根本就不是錢所能換取的。
一個人在世界上要想大有作為,必須善待自己,善待那部成功的機器——自己的身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理發師用鈍的剃刀理發,一定不會有顧客光顧;如果木匠用鈍的斧子、鋸子工作,一定不會製造出精美的器具。一個人想要有幸福的人生,那就必須有個健康的身體。
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說的就是健康的身體是所有幸福生活的基礎,如同列夫·托爾斯泰所說的那樣:“和平是人類社會最高的物質幸福,就像健康是個人的最高物質幸福一樣。”
著名畫家陳逸飛先生之死,給很多為了生活“透支”身體的人們敲響了警鍾。這樣一位才華橫溢並正逢事業巔峰時期的人才溘然長逝,讓多少人為之惋惜;在惋惜之餘,也給了我們不少提示。
第一,發現疾病應及時治療。其實陳逸飛得的並非不治之症,如果及時地得到有效治療,就不會有什麼危險。這讓我們想到,在過去的宣傳中常常有這樣的事例,說某某人有病不去治療,為了事業抱病堅持工作,結果在工作中以身殉職,因此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人們常常是以肯定的口吻說此事。其實,這種觀念並不值得大力提倡。即使不是為自己為家人,就是為了事業、為了社會,也應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才能更好地奉獻社會,無論如何,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第二,不要追求完美。陳逸飛先生就犯了這樣一個錯誤,做每一件事情都希望做到無可挑剔、麵麵俱到,事無巨細,處處優秀。可事實上,所有的人都很難做到事事完美,若是以生命為代價去追求完美更是不值。因此,建議健康的人們應追求有度、珍愛生命。
第三,生活已經很累,不要再為自己增加壓力。其實很多時候人們的壓力是自找的。
一個人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把最大的生命力儲藏在身體中,儲藏最大量的體力與精力,以其作為獲得成功之本。因為,天底下沒有哪一件東西比我們的體力與精力更為寶貴。
許多人因為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致使身體機能減弱、能力喪失。還有許多人將精力浪費在憤怒、憂慮、怨恨以及瑣碎的事情上,甚至有的人在這些事情上耗費的精力,比用在正式工作上的體力還多,由於力量浪費無度,最終事業得不到成功。
當你感到精神不足或體力不支時,放下手中的工作,讓自己休息一會兒,或散散心,或閉一會兒眼睛,這會對你的工作有多少損失呢?
說來奇怪,開車的人都知道要定期換機油、定期維修,還不辭辛勞地為愛車打蠟、美容,但就是不肯用同樣的方法來善待自己。難道人的身體不如汽車珍貴?
健康的身體,不僅包含強健的體魄,還包含健康的精神。
我們知道,擁有樂觀、積極、愉快的思想,可以給予我們一種快樂、幸福、向上的感覺,這種感覺仿佛是一股電流流遍我們的全身,帶給我們希望、勇氣與生活動力。
每個人所處的環境都受自己情緒的影響。人們可以將憂鬱、困苦、恐懼、失望塞滿整個世界,使生命變得悲愁、痛苦;也可以驅除一切悲愁、惡意、恐懼等思想,而使自己所處的環境變得一片清澈。
假使我們從現在開始,懷著愉快、積極、樂觀的思想,將一切有破壞性、腐蝕性的思想拒於心靈之外,那麼我們以後的人生將會減少多少不必要的損害與耗費,我們就可以健康長壽!
身體健康是最大的幸福。簡簡單單幾個字,卻貫穿了沉甸甸的人生。人的一生隻有平安、健康,才能實現人生的夢想;人的一生隻有平安、健康,才能對未來充滿希望。
2.苦澀的“壯誌未酬”
許多健康問題的社會調查顯示,國民生活第一關心的是健康。曾經有一家健康報紙調查顯示,76%的人認為生活最重要的是健康。人們說: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健康;什麼都可以擁有,但不能擁有疾病。這實際上體現了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務的理念。
儒家有句名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裏的“修身”包含在現代大健康觀念中提出的德、智、健、壽、樂、美六字境界中。儒家講修身雖然主要指正心或修德,但與健康長壽是有內在聯係的。這句名言還深藏著一個道理——一個治理不好自己和家庭的人也難治理好國家。儒家認為,實現家庭和社會的和諧,應以從修身為開始,一個人具有健康的品德、健康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懂得並掌握和諧道理,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老子說:“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說:為天下(人民)珍惜健康,才能把天下(人民)托付給你。反之,一個不珍愛健康的人,怎麼能承擔大事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傑出的政治家大多是修性養生的保健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