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後來在日本負責掌管日本八佰伴的和田一夫的弟弟,因為被控欺騙日本財政部而被告上法庭,當時和田一夫也被判定結束所有海外業務,回日本受審。在當時,日本媒體將和田一夫說得一文不值,主要原因就是說他將資金調動到中國拖累了日本八佰伴。事實上,是為了維護日本企業的名譽,為了維護民族自尊,日本法庭要求和田一夫必須忍氣吞聲。
就這樣,一夜之間,和田一夫就從零售業的英雄變成了一個連累八佰伴股東和員工的罪人,最終宣布破產,交出了所有的財物,和田一夫隻得搬到一個租來的兩房一廳的居室,他沒有了洋房,沒有了車夫,像路上的許多日本人一樣,他自己買車票搭電車。
但是,成功的人是不可能就此倒下的,在八佰伴宣布倒閉之後,他捧著《鄧小平傳》讀了好多遍,他說:“鄧小平最後一次從失敗中站起來的時候是74歲。之後,他提倡改革開放,留下了豐功偉業,而在八佰伴倒閉的時候,我才68歲,我深信我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後來,和田一夫開辦了“國際經營講座”,他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坐在一間舊建築內的小辦公室裏,對當時經濟久久不見好轉的日本,對處在倒閉邊緣的中小企業,對漸漸失去信心的日本人講述他失敗的經曆,為許多企業家回答問題,為企業團體做演講,就在這樣的一股風氣之下,成為了目前以談失敗再度活躍於日本經濟界的任務,他撰寫的《從零開始的經營學》一書,成為了深受經濟脆弱困擾的日本社會的經典著作之一。
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失敗的人,他未必會成功,但一個成功的人,他必定有過失敗的經曆。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成功就是懷著積極的心態,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的能力。”失敗就像是人生道路上的路標,你失敗的次數多了,你就會清楚你的路上哪裏危險,哪裏可以走,哪裏不能走,路標多了,目標就清楚了,就不容易迷失方向。
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我們更應當接受失敗,隻有坦然接受了失敗之後,才能改變失敗的狀態,將失敗變成成功,接受挫折,接受失敗,因為它們就是成功的前奏曲,勇敢的麵對阻礙,才能為自己的理想譜寫出美妙的樂曲!
不要相信運氣,進取心才是成就理想的關鍵
年輕的日本商人齊藤竹之助一心希望自己能在商業領域有所作為,但是,當他到了57歲的時候,他擁有的全部“財產”竟然是320萬日元的債務。這時候怎麼辦呢?四處躲債?一走了之?自殺身亡?但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在15年之後,72歲的他以首席推銷員的身份站在眾人麵前,他對於成功經驗的概括隻有兩點:一是要有堅定的信念,二是要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當你意識到進取心的重要性,那麼,你就離成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