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愛是深切的,更是勇敢的。在愛的煎熬下,他們終於不管不顧了,一度在夜深人靜的道觀,頻頻地幽歡。但他們這樣的飛蛾撲火,注定將以自焚而終結。可是,彼時彼境,在愛的烈焰下,哪怕化為灰,化為土,他們都心甘情願,亦在所不惜。
司馬相如
春窗一覺風流夢
琴聲是遊弋於暗夜的青鳥,在司馬相如一弦一柱的撩撥中羽翼漸豐,它把他的婉轉心曲,吟成了關雎和鳴,讓屏風後的卓文君春心蕩漾,如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她於琴聲中聽出了他的追逐和向往,亦聽出了他的孤單和惆悵,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開始生出一種叫做又疼又憐的情愫來。
你說豔淑蘭堂,室邇人遐毒我腸;後來鴛鴦交頸,胡頡頏兮共翱翔。
你說蒹葭蒼蒼,有女婉轉水中央;後來琴轉微涼,山重水闊不可量。
你說文君當壚,梧桐結陰在朝陽;後來白頭吟罷,玉釵分飛冷畫堂。
你說春華競芳,錦屏紅燭燕成雙;後來簾卷海棠,隻影黃昏濕華裳。
你說此情誰訴,千金曾買相如賦;後來錦水湯湯,獨剩一江的滄桑。
秋窗夜讀,一燈如豆。在辛棄疾的《摸魚兒》裏,突然就讀到“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想起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來,竟感傷不已。
他原本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但少時家貧,並不得誌。後來遊曆至長安,與當時頗有書卷氣息的梁王相遇。梁王見其文采斐然,器宇不凡,便將其納入麾下。從此司馬相如便與梁王及一幫辭賦大家如鄒陽、枚乘、嚴忌等,作賦彈琴,詩酒逍遙,可謂風月無邊,風光無限。他那篇傳世的名篇《子虛賦》,即誕生於這一旖旎歲月裏。為表自己憐才惜才,梁王還將喜愛的“綠綺”賞賜於他。綠綺上刻“桐梓合精”,為不可多得的傳世名琴。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梁王便因故離世。其門下一幫賓客頓時失去依靠,都作鳥獸散。司馬相如也因故回到了老家成都。但家徒四壁,無親可依,無奈之下,司馬相如便來到了臨邛,投靠擔任縣令的好友王吉。在這段寄人籬下的日子裏,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相遇了。
卓文君是臨邛當地的大富豪卓王孫的女兒。她不僅生得“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而且還才藝斐然,極擅琴音。隻可惜她嫁得的夫君是個短命鬼,婚後沒多久便蹬腿西去了。卓文君因此守寡在家,但她的美名卻在整個臨邛傳得沸沸揚揚。盛名之下,他亦心生豔羨,幾次躍躍欲試。
終於,機緣到來。那日卓王孫大宴鄉紳名流,作為縣令王吉的好友,司馬相如也因緣被邀參加。席間,他手撫綠綺,一曲《鳳求凰》便汩汩而出。琴聲如水,穿過了廳堂,亦穿過了閨房,在渺遠的時空裏回蕩。不僅讓所有的賓客為之喝彩,而且也讓屏風後的她,春心蕩漾,漣漪不斷。
本來,他是有備而來,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意味。卓家小姐的美色和才名他多有耳聞,特別是入席後簾後屏風一側的鬢影釵光,桃花旖旎,更讓他春心搖曳了。而他的大名和俊逸之貌,她亦仰慕已久,因而得知他列席會宴,便屏退了丫鬟,在屏風後細細窺看。幕簾低垂,琴聲如訴。隻見他的十指纖細,在輕挑慢抹。那一曲他用心奏出的《鳳求凰》,一下子就擊中了她的心膛。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蘭堂,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鳳兮鳳兮從凰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琴聲是遊弋於暗夜的青鳥,在司馬相如一弦一柱的撩撥中羽翼漸豐,它把他的婉轉心曲,吟成了關雎和鳴,讓屏風後的卓文君春心蕩漾,如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她於琴聲中聽出了他的追逐和向往,亦聽出了他的孤單和惆悵,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開始生出一種叫做又疼又憐的情愫來。
流光如水,綠綺清揚,他讚她是高貴的凰兒,他要“求”她,交頸翱翔。“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她十七歲的芳心,自從新寡後便一直在黑暗中沉寂著,這一次,他用琴聲給她帶來了光,帶來了暖,她的萋萋芳心在沉寂絕望後,再一次蘇醒過來。這個多情的男子看似不動聲色,卻巧妙地用綠綺傳情,輕撫了她內心的傷口,亦輕易地窺見了她心底的秘密。一曲未終,兩心早通。她認定他是她一生的救贖,於是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毅然舍家棄舍地隨他私奔而去,做一對交頸的鴛鴦。
於是,文君夜奔的故事,便被書寫在臨邛城外的隔夜。千百年來,一直與月光搖曳著,風情婉然,讓人仰慕不斷。然而,私奔後的前途起先並不光明,甚至一路都充滿坎坷。他們先是回到了成都,他一貧如洗的家,清淡度日。在愛情裏,最初的美好,可以掩蓋一切物質的苦難和清貧。
但隨著時光的消磨,他們的生活捉襟見肘,難以為繼。無奈之下,兩人隻好又重新返回了臨邛。這一次她拋棄了大戶小姐的矜持和嬌嫩,與他一起開起了酒肆。於是,“文君當壚,相如滌器”,在世人的讚譽與嘲諷中,酒肆紅紅火火地開了起來。在夫唱妻隨,並肩歡笑,甘苦共當的平淡生活中,他們的愛情又呈現出最初的美好。可是文君和相如開酒館的舉動,讓土財主卓王孫臉麵掛不住了。礙於情麵,卓王孫隻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有了這筆錢,司馬相如便得以赴京求仕,並最終交上了“狗屎運”,開始平步青雲。
彼時,漢武帝即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又翻起了舊黃曆,昔日司馬相如為梁王所寫的《子虛賦》,又一次入了武帝的法眼。在武帝的讚賞下,狗監(管皇帝獵犬的官職)楊得意又極力推薦。於是,司馬相如便被召入京麵聖。《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裏記載:“蜀人楊得意為狗監,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
於是,司馬相如得以扈從武帝遊上林;於是,又一篇傳世的《上林賦》成。《上林賦》氣勢恢弘,文藻華美,堪稱漢賦的翹楚之作。在這篇漢文大賦裏,司馬相如列字成兵,布局成陣,一時武帝圍獵的盛狀,漢室江山的錦繡,便一一紛呈出來。於是,好運來了,武帝拜司馬相如為郎官,後來再拜為中郎將。司馬相如的人生,由此走入極盛。
彼時陳皇後失寵,別居長門宮。陳皇後聞知司馬相如受寵,又有生花彩筆,便奉黃金千兩,請司馬相如寫賦陳情。感懷於陳皇後的遭遇,司馬相如便提筆揮毫,寫下了千古絕唱《長門賦》。
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鬱鬱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複明。
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
……
司馬相如的這篇賦悲愴纏綿,道盡了被丈夫拋棄冷落的怨婦的悲戚和傷感,曾令無數人推崇。然而正是這個文采飛揚,風流倜儻的司馬相如,在受寵後竟有了納妾的心思。在茂陵女的溫柔鄉,他早已忘卻了昔日與己私奔,甘受清貧的卓文君。於是,他試探性地給她修書一封: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卓文君收到信後,一下子明白了夫君的心思。千裏傳書,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卻獨獨少了一個“億(憶)”字,她的聰慧,她的決絕,讓她把司馬相如欲變心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她含淚提筆,決意將情寫成決絕:
一別之後,二地相思,隻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裏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係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覺得書不盡意,她揮筆又作《白頭吟》於司馬相如,以作訣別。
皚如天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日溝頭水。
躞蝶禦溝上,河水東西流。
淒淒複淒淒,嫁聚不須啼。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擺擺。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並附書:“春華競芳,五色淩素,琴尚在禦,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
還不盡意,她再補兩行:“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卓文君的書信,讓司馬相如大為動容,回想起昔日的夫妻恩愛,不覺愧意難當。於是他回心轉意,斷了納妾之意,夫妻重歸於好。十年後,司馬相如溘然長逝;次年,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亦追隨而去。九泉之下,一對璧人終於又化成了昔日的鳳凰,交頸翱翔……千百年後,他們的故事依然在塵世裏流轉,春意融融,香豔不絕。在四川邛崍的文君井旁,更有一副長聯,將他們的傳奇與浪漫,不停地低訴著:
君不見豪富王孫,貨殖傳中添得幾行香史;停車弄故跡,問何處美人芳草,空留斷井斜陽;天涯知己本難逢;最堪憐,綠綺傳情,白頭興怨。
我亦是倦遊司馬,臨邛道上惹來多少閑愁;把酒倚欄杆,歎當年名士風流,消盡茂林秋雨;從古文章憎命達;再休說,長門賣賦,封禪遺書。
司馬相如
字長卿,漢族,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去梁國,與梁孝王的文學侍從鄒陽、枚乘等同遊。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他與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也廣為流傳。
李商隱
滄海月明珠有淚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愛是深切的,更是勇敢的。在愛的煎熬下,他們終於不管不顧了,一度在夜深人靜的道觀,頻頻地幽歡。但他們這樣的飛蛾撲火,注定將以自焚而終結。可是,彼時彼境,在愛的烈焰下,哪怕化為灰,化為土,他們都心甘情願,亦在所不惜。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千古流傳的佳作名篇,也是他一生的愛情絕響。那年,在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相繼離去之後,孑然一身的李商隱在一個月明之夜獨自登樓。夜涼似水,他撫琴遣懷,卻不料想在弦柱的交錯聲中,又想起了自己美好的年華和多舛的愛情。不禁感慨萬千,於是他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往事如煙。那些美好的過往在一幕幕重現,而然一切皆成過去,隻有無盡的煩惱在糾纏不斷。這首《錦瑟》凝聚了詩人太多的情感和心緒,據傳在詩成後的第二年,李商隱便在哀傷中化作了蝴蝶,溘然長逝,時年僅四十五歲。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河南懷州(今沁陽)人。他和杜牧、溫庭筠齊名,有著“小李杜”和“溫李”之稱。盡管名聲在外,但生不逢時,處在大唐帝國走向沒落的晚期,一生又處在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中,終身潦倒,鬱鬱不得誌。因而,他的三段愛情雖然都美好而浪漫,但都隻做了曇花一現,以悲劇而告終。徒留無盡的傷感。
李義山的第一段愛情,發生在河南濟源西郊的玉陽山。玉陽山是唐代著名道教聖地王屋山的分支,在唐宋年間就已很有名氣。那年,在玉陽山東峰清都觀學道的李義山,在無意中與同在該山西峰靈都觀修道的宋華陽邂逅。
唐代盛行崇道之風,高祖李淵以太上老君李耳的後裔自居,因而皇族宗室子弟,多以入道觀修行為榮。如李隆基為了奪取兒媳楊玉環,當年就曾將其送入道觀修行,以掩人耳目。太平公主、萬安公主等也有入觀修行的經曆。而才女魚玄機還長居在長安城外的鹹宜觀,並貼出了“魚玄機詩文候教”的告示。
彼時,唐玄宗的胞妹玉真公主十分崇道,玄宗於是便在玉陽山的西峰,為其修建了宏大的靈都觀。宋華陽是玉真公主的隨身婢女,亦隨公主修行在此。英俊多才的李商隱(史傳李商隱風貌俊逸,有“必投潘嶽果,誰摻彌衡撾”詩句)與年輕貌美的宋華陽初次見麵,便有相見恨晚之意。隨著東西峰間往來的增多,他們的愛情,亦自然而然地發生。
不期而至的愛情,讓兩個年輕的魂靈,都燃起熾烈的火焰來。他們在觀外隱秘的玉溪,頻頻地幽會,交織纏綿,難舍難分。“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樹水精盤。”那些日子,他們亦將愛的誓言,寫在了情意綿綿的玉溪,亦寫在了長河漸落曉星沉的夜晚。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唐·李商隱《無題》
這首《無題》便是那段時間他們情感的真實反映。即便兩峰之間隻有數裏的距離,可在禮教的束縛下,他們的相見也是太難了。好不容易趁著夜色相見了,可很快又將離別,這份愁緒如同暮春的天氣一樣,讓人傷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們的那份情,局外的人無人能懂。他想念著她,可很多時候,他們之間卻可望而不可即。他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能夠殷勤往來,為他傳遞情人的消息。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愛是深切的,更是勇敢的。在愛的煎熬下,他們終於不管不顧了,一度在夜深人靜的道觀,頻頻地幽歡。但他們這樣的飛蛾撲火,注定將以自焚而終結。可是,彼時彼境,在愛的烈焰下,哪怕化為灰,化為土,他們都心甘情願,亦在所不惜。
很快宋華陽便有了身孕,他們的隱情也隨著被人發現。殘酷接踵而至,他被驅逐下山,而她則被遣返回宮。有資料載,宋華陽被遣返回宮後不久,便被賜予三尺白綾,了斷了餘生。
他們這段剛剛開始的愛情,便因故戛然而止。他無限感慨,無限懊悔,“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他借助道教的“秘訣隱文”,為她寫下無數的詩文,以此來表達對她的無盡思念。除了後世流傳最廣的《錦瑟》外,李商隱還寫有《碧城三首》等大量紀念性質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