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繆熱

《原來的世界I:禁地蛇神》

編者語:一顆現實生活難以滿足的雄心

在文學作品不斷湧現的今天,讀者的選擇越來越多,但究竟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值得一讀的呢。或者說,什麼樣的作者的作品,會讓人讀了之後,覺得不白讀這麼一本書呢。這讓我想起了獲得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拉美文學大師略薩,他在寫給一個青年小說家的信裏麵,有一個答案,我想是可以放在這裏作為答案的。他說:

〖我想答案是:反抗精神。我堅信:凡是刻苦創作與現實生活不同生活的人們,就用這種間接的方式表示對這一現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表示用這樣的拒絕和批評以及自己的想象和希望製造出來的世界替代現實世界的願望。

那些對現狀和目前生活心滿意足的人們,幹嗎要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創作虛構的現實這樣虛無繚繞、不切實際的事情中去呢?然而,使用簡單寫作工具創作別樣生活和別樣人群的人們,有可能是在種種理由的推動下進行的。

這些理由或者是利他主義的,或者是不高尚的,或者是卑劣吝嗇的,或者是複雜的,或者是簡單的,無論對生活現實提出何種質問,都是無關緊要的,依我之見,這樣的質問是跳動在每個寫匠心中的。重要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拒絕和批評應該堅決、徹底和深入,永遠保持這樣的行動熱情一如同唐吉可德那樣挺起長矛衝向風車,即用敏銳和短暫的虛構天地通過幻想的方式來代替這個經過生活體驗的具體和客觀的世界。

但是,盡管這樣的行動是幻想性質的,是通過主觀、想象、非曆史的方式進行的,可是最終會在現實世界,即有血有肉的人們的生活裏,產生長期的精神效果。關於現實生活的這種懷疑態度,即文學存在的秘密理由——也是文學抱負存在的理由,決定了文學能夠給我們提供關於特定時代的惟一的證據。

虛構小說描寫的生活——尤其是成功之作絕對不是編造、寫作、閱讀和欣賞這些作品的人們實實在在的生活,而是虛構的生活,是不得不人為創造的生活,因為在現實中他們不可能過這種虛構的生活,因此就心甘情願地僅僅以這種間接和主觀的方式來體驗它,來體驗那另類生活:夢想和虛構的生活。

虛構是掩蓋深刻真理的謊言,虛構是不曾有過的生活,是一個特定時代的人們渴望享有、但不曾享有,因此不得不編造的生活。虛構不是曆史的畫像,確切地說,是曆史的反麵,或者說曆史的背麵,虛構是實際上沒有發生的事情,因此,這樣的事情才必須由想象和話語來創造,以便安撫實際生活難以滿足的雄心,以便填補人們發現自己周圍並用幻想充斥其間的空白。〗

如果你同意這位拉美文學大師的答案,你或許可以試一下《原來的世界》這本書。因為這個作者,永遠有一顆不滿足於現實的雄心,他用敏銳和短暫的虛構天地通過幻想的方式來代替這個經過生活體驗的具體和客觀的世界。

代序:不管是沉睡著的,還是正在蘇醒的……

日本醫學博士江本勝先生用十年時間做了一項令世界震驚的試驗,在攝氏零下5度的冷室中用高速攝影的方式拍攝下水的結晶體,隻是這些結晶體的拍攝需要人為的外部刺激。當播放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時,所拍攝到的水結晶美麗工整,當播放莫紮特的《第40號交響曲》時,所拍攝到的水結晶會呈現出一種華麗的美!如果在裝水的瓶壁上貼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讓水“看”,結果看到“謝謝”的水結晶非常清晰地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結晶則破碎而且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