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再簡單不過了,一個貧苦的美國南方農家失去了偉大的母親,父親為了承諾,帶著一家把靈柩帶到母親的老家。雖然一路上曆經了千辛萬苦,但是一家人終於把母親安葬了。

有點像《西遊記》,不是嗎?一個領頭的父親就像唐僧,帶著自己的兒女完成一個心願,或者說承諾。有個情節甚至讓我這個“西遊粉”會心一笑——他們在一條湍急的河流中失去了他們拉車的騾子。我不知道福克納是不是看了《西遊記》,然後在“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這一回取得的靈感。

當然這是句玩笑話,福克納那時候,《西遊記》或許還沒有英文版,有了福克納也未必看過,看過了也未必借鑒,因為他最愛的小說是《堂吉訶德》。但是我們不妨從這個思路出發去分析分析這幾個參與“西天取經”的人物。

父親安斯無疑是堅定的,但是卻又和唐僧有著很明顯的區別。他們同樣執著但是懦弱,或者說膽怯,遇到事情不願意獨自承受。但是,相比較唐僧普度眾生的理想,安斯更加虛偽,這也是我用《水滸傳》來比喻的原因之一,後麵我會說到。

二兒子達爾是個另類,他仿佛什麼都知道,甚至另類得有些詭異。他最後被妹妹戴爾告發,送到了精神病院。但是不得不說,與其說他是個精神病,倒不如說他是個思想者。他思考問題遠遠超過了他的父親和兄弟姐妹,換句話說,超越了他所在的階級局限性。隻有他知道母親最疼愛的朱爾是私生子,隻有他知道妹妹戴爾想趁著機會到城鎮偷偷地墮胎。他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這個計劃的荒謬。但是他最終毀於自己的魯莽,因為企圖焚燒棺木阻止這個計劃而被認為是個瘋子。在屬於他的章節中甚至出現了一段旁白,可見作者對這個人物傾注的心血。

傾注了心血,那麼他是孫悟空嗎?可惜,他不是。

朱爾這個兒子則非常特殊,他是個不那麼見得了光的角色。他不是安斯的孩子,是他母親“偷漢子”出生的,要命的是他自己和二哥達爾還知道,所以他和兄弟們格格不入。但是他也是最能幹的,靠自己的努力賺錢買了一匹馬。我覺得,這在當時的美國南部農村應該不亞於買輛高檔摩托了。所以一路上他都坐在馬上使勁燒包。但是他對母親的感情有目共睹,不僅為了母親的遺體赴湯蹈火(真的是水火之中),還對企圖焚燒母親遺體的達爾恨之入骨。為了母親能夠安葬在故鄉,在騾子被水淹死後,他還奉獻了自己心愛的馬來換取拉車的騾子。微微地有那麼點小白龍的味道,不是嗎?

任勞任怨的大兒子卡什總是讓我聯想到沙和尚。他對母親有著很深的孝心,但是不善於表達。他表達的方式就是在母親彌留之際不停地、耐心地、認真地幫母親打造一副棺材。在去母親家鄉的路上,為了保護靈車而導致了腿骨的骨折——甚至在家人自作主張用水泥幫他固定骨架的時候,他都能忍著鑽心的疼痛與嚴重的灼傷!麵對困難和痛苦,他總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隱忍內向的性格,退讓的生活態度是他的最大特點。或許他也知道朱爾不是父親安斯的骨肉,或許他也知道達爾的做法有其正確性,但是他不願意表達,甚至不想去表達,隻想看看大家的意見。在是否送弟弟達爾去瘋人院的事情上,他一聲不吭,並且自我安慰著。他真的對困難和痛苦不以為意嗎?我相信,他隻是做出這樣而已。在整部書中,他的煎熬是最長的(從做棺材開始),他的痛苦是最大的(腿傷),表現出的卻是一副不以為意的姿態,越發讓人同情和不平。

故事再簡單不過了,一個貧苦的美國南方農家失去了偉大的母親,父親為了承諾,帶著一家把靈柩帶到母親的老家。雖然一路上曆經了千辛萬苦,但是一家人終於把母親安葬了。

有點像《西遊記》,不是嗎?一個領頭的父親就像唐僧,帶著自己的兒女完成一個心願,或者說承諾。有個情節甚至讓我這個“西遊粉”會心一笑——他們在一條湍急的河流中失去了他們拉車的騾子。我不知道福克納是不是看了《西遊記》,然後在“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這一回取得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