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言傳身教,讓男孩明白什麼是責任(2 / 2)

方法一:讓男孩明白責任心的重要性

孩子的年齡小,對“責任”兩個字沒有太多的概念,所以父母要讓他們認識到責任心的重要性,並且給他們作出一個好榜樣,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一位媽媽曾經談到這樣的育子經驗:

我兒子今年12歲,上小學五年級。因為他的數學成績比較好,老師讓他和一名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結成“互助組”,讓兒子經常給他補補課。兒子在開始的時候還挺負責,每天都給那名學生講解習題。但是時間一長,兒子就不耐煩了,不僅扔下那名學生不管,還向我抱怨說:“他實在太笨了,我都給他講了兩三遍,他還記不住。”我對兒子說:“老師讓你幫助他,是老師非常信任你,你想一想,如果你扔下那個同學不管了,老師還會信任你嗎?你看上個月爸爸獲得了公司的‘先進標兵’,為什麼爸爸會獲獎呢?這是因為爸爸有責任心,公司下達的任務無論多難、多重都努力完成,你也應該向爸爸學習。”兒子想了想,點了點頭說:“媽媽,我懂了,明天我就接著給他補課。”

方法二:鼓勵男孩參與家庭事務

王建今年12歲,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把他當做大人看待。比如家裏要買新家具,爸爸媽媽也要聽聽他的意見。前些日子,媽媽還給了他一項“權力”,那就是每逢周六周日,由他決定買什麼菜、做什麼飯。對於這項“權力”,王建非常看重,不僅每次都會認真考慮一番,還買了一個小小的記賬本,把每次所花的錢記在上麵。對於王建來說,這些都是很好的鍛煉,大大增強了他的責任感。

培養男孩的責任意識,首先就要讓他關心自己的事、家庭的事以及身邊的事。例如當屋子非常髒亂的時候,讓他收拾一下屋子;當父母生病的時候,讓他替父母端端水、送送藥,甚至為父母做一頓飯。孩子這些事情做得多了,就會慢慢養成習慣,責任感自然也就培養起來了。

方法三:讓男孩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要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尤其是對自己犯下的過錯負責。孩子們隻有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一位父親談到了這樣的育子經驗:

上周,我6歲的兒子向朋友借了一個變形金剛來玩。那個變形金剛本來就快壞了,我兒子玩的時候又非常用力,很快就讓它缺胳膊斷腿,成為了一堆廢塑料。我對兒子說:“你把朋友的玩具玩壞了,爸爸給你錢,你再給朋友買個新的吧。”兒子買來了一個新的變形金剛,但是我發現他一直自己玩,好幾天也沒有給朋友送過去。我問兒子:“你怎麼不把玩具給朋友送過去呢?”兒子說:“他那個變形金剛早就壞了,又不全是讓我一個人玩壞的。”我聽出了兒子的意思,他是不想把新玩具給朋友。我對兒子說:“雖然那個變形金剛已經快壞了,但是它畢竟是你玩壞的,你就應該給朋友買個新的。你想一下,如果你把朋友的玩具玩壞了就算了,朋友還願意和你一起玩嗎?他還會把玩具借給你嗎?”兒子想了一會兒,雖然仍有些不願意,但還是將那個新玩具送去朋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