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對男孩說的傾述要及時給予回應
在有些家庭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
孩子在興致勃勃地給父母講著童話故事,講得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可父母隻是以“嗯”“是嗎”應付著,隻顧做家務、看電視或看報紙,根本沒有在意孩子說的是什麼內容。而孩子說著說著,看到父母一副沒興趣的樣子,也便覺得索然無味,中止了自己的故事,很沮喪地離開了。
沒有回應的傾聽,無疑會讓訴說者備感沮喪、失落,也喪失了訴說的欲望。因此,父母對孩子的話,要表現出興趣來,注意他說的話,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不時地對他的話給予回應,比如提出疑問,或者肯定他的聰明才智,來鼓勵他的表達。這樣他才有可能向你呈現更多他內心的想法。
方法三:傾聽時保持冷靜,不要過早表態
處於青少年時期的男孩,思想還不成熟,說出的話也常常不假思索,讓家長很難一時接受。於是,一場貓訓耗子的鬧劇就難以避免地在家裏上演了。
曉嘯的寄居蟹不見了,他到處都找不到,急得滿頭大汗。這時媽媽告訴他,送給隔壁的小朋友亮亮了。曉嘯一聽急了:“這是我的小蟹,你怎麼能送給別人呢?”媽媽說:“我看你這幾天都沒怎麼照顧小蟹,以為你不喜歡了,就送人了。”曉嘯一聽更氣了:“我是不是讓你很討厭。你是更喜歡亮亮,才把我的東西都給他了!”媽媽一聽火立即就大起來了,她想到為兒子付出的一切,感到非常的委屈:“我不喜歡你,對,我討厭你,我不尊重你,這些東西都是誰給你買的呀?”媽媽一邊生氣地說著,一邊把吉他從牆上拽下,砸在了電子琴上。
故事中的媽媽自己做主把曉嘯的小蟹送了人,這的確不對。更不對的是她沒有保持冷靜,在孩子一句話的冒犯下,居然砸壞了吉他。
對於孩子不成熟的頂撞或冒犯,家長不要立刻動怒,讓孩子繼續把話說完,當他講述之後,他的思維也完成了一個回爐。而很多父母不等孩子把話說完,就火冒三丈,與孩子立即形成對立局麵,使他失去解釋的勇氣。父母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認真聽孩子的述說,是否對他的問題給予幫助。傾聽,並不意味著去縱容他,而是給他充分的表達機會。做個與時俱進的好爸爸或好媽媽,就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訴說。
傾聽,是一種正確的溝通方式,會讓父母與孩子之間形成非常親密的朋友關係。孩子會感受到你的尊重和重視,對你更加信任,向你坦露更多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