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2 / 2)

一天,9歲的華威放學後獨自到一片樹林裏玩耍。但是貪玩的他迷了路,直到天黑也沒走出樹林。為了讓自己避免遭受野獸襲擊,他爬到了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華威的爸爸見他很晚還不回來,就沿著華威每天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終於借著幽暗的月光找到了躲在大樹杈上的兒子。這時,華威的爸爸沒有馬上喊兒子下來,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著口哨在離華威藏身的不遠處溜達。華威聽到爸爸的口哨聲得知自己獲救了,馬上從樹上下來,並吃驚地問:“爸爸,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裏?”

華威的爸爸若無其事地說:“我隻不過是剛巧到這裏散步,沒想到碰到你在這裏玩。我們一起回家吧!”

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兒子因為貪玩而在樹林裏迷路回不了家,但是父親沒有責怪他,而是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掩飾了兒子的恐懼心理,維護了男孩的自尊。

方法二:尊重男孩的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

大多數男孩在3歲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逐步形成,他們常常會向父母提出這樣的要求:“我自己來”“我自己做”“我可以完成”,並且在好奇心和冒險心理的作用下,他們開始嚐試去做每一件事。這原本是男孩正常的心理發展,但是很多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做不好,總是代替包辦,從而剝奪了男孩主動學習與鍛煉的機會。但是當男孩做錯事或者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有些父母又喜歡指責和抱怨,這其實是不公平的。

因此,我們應隨著男孩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意識的增強,通過各種方式對男孩表示信任、讓男孩擁有獨立的空間、給男孩支配時間的自主權、尊重男孩的選擇、善待男孩的朋友等,以便讓男孩茁壯成長。

方法三:尊重不等於遷就

有一位父親曾向友人這樣講述自己的育子經驗:

我的兒子光光是一個十分聽話的小孩。有一次我帶他去商場,他看中了一輛玩具車,告訴我他很喜歡,但是我對他說:“爸爸沒帶那麼多錢,這玩具太貴了,我們到別處看看吧!”兒子想了想說:“嗯,那好吧,但是爸爸,等你下次有錢了,再給我買好不好,我可以幫你擦皮鞋。”我看到周圍的人都對懂事的兒子讚不絕口,紛紛問我是如何教育出這麼懂事的孩子呢。

我是這樣回答他們的:“從我兒子出生那天起,我們就相互尊重,如果兒子是對的,我就尊重和理解他;如果他錯了,我決不會遷就他,而是會找理由說服他,讓他學著尊重我,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如果所有的孩子和父母之間都能養成這種互相尊重的好習慣,那麼孩子必定會健康快樂、勇敢自信地成長,而父母也會少去很多教育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