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通常會對男孩和女孩表現出來的巨大差異而感到吃驚,想知道這種性別差異到底源自何處。孩子這種有意識的性別選擇既受到先天因素,比如染色體、荷爾蒙、基因、大腦中化學物質的影響,同時又受到後天經驗,比如父母為他們選擇的玩具的影響,也就是說,影響孩子行為的不僅僅有生理因素,還有文化因素。
1、男孩·女孩
王濤上周出差順便帶了兒子王啟睿和頭兒的女兒楊揚,兩個孩子是同年出生的,王濤和頭兒住在一個錦繡花園小區,所以王啟睿和楊揚打小就在一起玩。這一路同行,兩個男女中學生思維觀念上的不同躍然紙上。
王濤和頭兒是從他們的日記中發現這一點的(王濤看了兒子這次隨行的日記,頭兒也看了她女兒的日記)。
日記共同的起點是寫途中那一場暴雨。男孩主要描述雨中那些熄火的車輛引起的交通堵塞,並對城市下水道設計上的不合理進行了抨擊;女孩則對暴雨的猛烈、道路積水以及暴雨給她帶來的焦慮做了較為詳細的描述。
對高速公路上的記述,男孩著重寫了車的運行速度以及途中遇見的兩起交通事故,他認為在高速上行駛很爽並提醒人們要珍愛生命遵守交通規則;女孩記述了高速公路的寬闊,高速兩旁的濃陰以及在車裏看VCD的舒適。
兩個孩子去參觀了海洋館、科技館和博物院,男孩描述了海洋館裏魚的種類繁多、魚的形狀之怪、魚的體型之大,科技館和博物院裏那些特別令人刺激的放電場麵以及他想不通的科技原理;女孩描述了海洋館裏那些記不清名字的各類魚的體型之美、表演之可愛,科技館裏的立體電影之神奇、放電場麵的可怕。
對於晚宴,男孩描述了大廳的豪華、服務的質量,女孩描述了吃的內容和過程;女孩說這是她吃的最高級的一頓飯,男孩則對爸爸請客但把點菜的大權交給別人表示了不理解,還說一頓飯吃一千多就是腐敗。
對於城市,女孩描述了聳立的高樓、不息的車流、燦爛的燈火;男孩對城市的單行道、紅綠燈、省政府的辦公大樓很感興趣。
有詩人寫道:
女孩的心是一顆露珠/晶瑩/透明/能將任何一種單色光折射繽紛女孩的心是天生用來崇拜的/女孩能夠接受平常/不會選擇平庸男孩的心/也是透明的/如一塊玻璃/坦蕩、純淨男孩的心又是一麵鏡子/沒有真實的色彩降臨時/甘願空白很短的兩天,一點也不精彩的兩篇日記,但卻顯現出男女思維的不同,女孩從小就偏重感性思維,男孩從小就多於理性思維。
王濤又想起這兩個孩子小時候的場景:4歲的時候,王啟睿和小楊揚經常一起玩,同樣是玩積木,楊揚喜歡堆成歐式的別墅,不會像王啟睿那樣把積木搭建成碉堡或者火箭;同樣是編故事,啟睿喜歡講蜘蛛俠的故事,楊揚卻喜歡講森林公主的故事;同樣是玩跳繩,楊揚跳得一板一眼的,啟睿卻像個猴子,一會將繩子綁在木樁上蕩秋千,一會沿著繩子模仿解放軍叔叔匍匐前進,玩得不亦樂乎,把楊揚逗得直樂;同樣是玩遊
戲,楊揚喜歡玩比較有秩序、有明確規則可循、步驟也完全有規定的遊戲,比如跳皮筋等,啟睿卻偏愛玩那種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有衝擊對抗、輸贏一目了然的遊戲,比如警察抓小偷…
王濤也經常和頭兒在一旁觀看孩子們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玩耍,兩個人也經常討論孩子的不同。王濤有時也頗為兒子擔憂,因為他是那麼地愛動、愛冒險,似乎每時每刻在他身上都有著沒理由的冒險傾向。又一次啟睿到楊揚的小房間裏玩耍,楊揚的小屋裏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娃娃、積木、毛絨玩具等等,在楊揚還在忙著與小熊維尼玩過家家的時候,啟睿卻拿著一隻手拿著一個娃娃,讓它們對打起來,娃娃在他手中可真是使盡了招數,一會兒像武俠片裏的英雄一樣飛簷走壁,突然不小心將一個娃娃丟出了窗外,正好落在了窗台上,沒從五樓掉下來,為了撿娃娃,他竟然爬上了窗戶,幸好楊揚媽媽走進來,製止了男孩這一危險的舉動。
相比之下,小楊揚就乖巧多了,她喜歡和小朋友玩過家家、跳房子的遊戲,房間裏的洋娃娃都是她的心肝寶貝,她把它們擺放得有條不紊,而且還精心為每個“寶貝”都編織了一個精美的小故事。她安靜、合作、愛學習,但是愛哭鼻子,一旦被爸爸媽媽說句稍微不好聽的話,那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停不下來。小楊揚是爸爸媽媽的貼身小棉襖,學校裏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回家就興致勃勃地跟爸爸媽媽分享,心裏有什麼心事了,就安靜地坐在沙發上,和爸爸媽媽談心。從小到大,楊揚沒有讓爸爸媽媽為她操太多的心,她非常懂事,又善解人意。
王濤和頭兒看著眼前的兩個孩子,眉開眼笑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不論是擔憂、高興、生氣、欣慰,還是無可奈何,被他們搞得哭笑不得,他們就這樣一天天地長大了、懂事了。
王啟睿和楊揚的故事在很多男孩女孩身上都可以找到。科學家設計過這樣一個試驗,在遊戲室裏設置一個障礙物,把孩子和媽媽隔離開。結果發現,女孩子大部分都站在障礙物麵前不知所措,哭著喊著媽媽,直到把障礙物拿開看見媽媽了,才停止哭泣。男孩子則會在障礙物麵前走來走去,試圖找到一個出口,看能否繞過去看見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