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1)

《猶太人成功秘訣》(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一書中總結了猶太人成功的十大法則,其中第一法則就是“比起知識來,更重視智慧”,這看起來有點奇怪。 比起知識來,猶太人更重視智慧,他們不是單純看重知道什麼,而更重視在知道的基礎上建立什麼。這樣,猶太人從共同的知識中,也能發揮不同的智慧,這就成了許多猶太人成功的秘訣之一。

對人來說,擁有知識與智慧都非常重要,但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分別。“知識”強調了人所知道的,所擁有的學問。

人類有史以來,一直在求知識、探學問,人們從社會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不斷地分析、研究、討論、歸納,產生了各個不同範疇的理論知識,人類社會也在知識的增長與社會的發展中建立了教育製度。

可以說,一個人從嬰兒開始,就處在增長知識的過程中,能哭、能聽,漸漸地能知道別人的意思,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大了,就進幼兒園、到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研究生。 飽學之士將各樣知識傳授給人們,知識愈研究愈深,似乎沒有窮盡,所以俗語說:“學海無涯苦作舟”,人窮盡一生,也有學不完的知識,“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好”。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知識使人知道了許多事,使人更聰明,人們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固然很好,但智慧更為重要,智慧表現在人如何正確地運用所掌握的知識。

所以人僅僅有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明白如何正確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積存得再多,若沒有智慧加以應用,這些知識就失掉了價值。智慧是運用知識的能力。

所以智慧包含了知識和聰明,它是頭腦的智能,是洞察人生和實踐道德的才能,是美好人生所需要的,成功的人生是在於不斷地把擁有的知識有智慧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個人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在這樣一個知識豐富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地追求、學習,在知識上不斷積累,更要竭力追求到智慧。一個人有了智慧,不僅僅是有知識,是個知識分子,而在於這人明事理、能忍耐、勤勞、可靠、自律、謙遜、有德性,才是一個智慧的人。

富人往往都能將學來的、聽來的知識,通過大腦運轉變為智慧,進而變成源源不斷的財富。

在窮人眼裏,知識都是死的,而在富人眼裏,知識都是活的,窮人窮在不會活學活用,富人富在懂得以不變應萬變。

這就是智慧的高低不同,它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和財富積累。

知識固然重要,將知識轉化為致富的智慧更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