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1)

一個人隻有不斷填充新知識,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不然你就會被那些擁有新知識的人所超越。

少年時的李嘉誠,就顯示出與眾不同。隻是那時他的社會地位低下,不引人注意。他在茶樓打工,常常利用短暫的空閑默讀英語單詞。他怕遭茶客恥笑和老板訓斥,總是靠牆角,迅速掏出卡片溜一眼。他深知眼下吃飯比求知更重要,隻能給自己定下最低目標——不遺忘學過的單詞。

大凡成大器者,聰明是其一,重要的還是勤奮。李嘉誠進了舅父莊靜庵的中南公司,晚上的時間全是自己的,白天做工不那麼勞累。李嘉誠給自己定下新目標——利用工餘時間自學完中學課程。他年少位卑,骨子裏卻有股不屈的傲氣,渴望出人頭地,像舅父,像茶樓遇到的大老板,幹一番大事業。

沒有知識,很難做成大事業,這是極淺顯的道理。李嘉誠盡管有十分強烈的求知欲望,卻為買教材而發愁。他的工薪菲薄,要維持全家的生活,還要保證弟妹讀書的學費,他希望弟妹能一帆風順讀完應讀的學業,而不是像他這樣。李嘉誠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購買舊教材。許多中學生,將用過的教材當廢紙賣掉,或當垃圾扔掉,就有書店專門做舊書生意。從這件小事,可見少年李嘉誠,已開始具備商業頭腦。

有記者問李嘉誠:“今天你擁有如此巨大的商業王國,靠的是什麼?”李嘉誠回答:“依靠知識。”有人問李嘉誠:“李先生,你成功靠什麼?”李嘉誠毫不猶豫地回答:“靠學習,不斷地學習。”是的,“不斷地學習”就是李嘉誠取得巨大成功的奧秘。

在60多年的從商生涯中,李嘉誠一如既往地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望。他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看半個小時的書或雜誌,學習知識、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他說,讀書不僅是樂趣,而且能啟迪心智,刺激思考。據他自己講,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麵的書他都讀,但不讀小說。他不看娛樂新聞,認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他在回憶過去時這樣說過:“年輕時我表麵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因為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新的東西,每天都在進步,這樣離我的目標就不遠了,現在僅有一點學問是不行的,要多學知識,多學新的知識。”

李嘉誠榮膺世界華人首富以後,並沒有退休養老的打算,他仍在不斷地學習,每天繼續在他的辦公室裏工作。他是一位真正身體力行“活到老,學到老”的傑出企業家。他說:“不讀書,不掌握新知識,不提高自己的知識資產照樣可以靠吃‘老本’瀟瀟灑灑過日子,這是舊時代不少靠某種‘機遇’發財致富的生意人的心態。如今已經不可取了。”李嘉誠正是這樣奮力追逐著時代的腳步,在現代社會的激流中領跑急行。

李嘉誠語重心長地告誡人們:“知識改變命運。”他堅信:“今天的商場要以知識取勝,隻有通過勤奮的學習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這都是李嘉誠幾十年從商曆程的肺腑之言和經驗之談。

李嘉誠一生中無數次地把握住財富的機會,每每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和垂青,別無他法,不過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知識的必然收獲。正如李嘉誠自己所說:“我們身處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全球邁向一體化,科技不斷創新,先進的資訊係統製造新的財富、新的經濟周期、生活及社會。我們必須掌握這些轉變,應該求知、求創新,加強能力,在穩健的基礎上力求發展,居安思危。無論發展得多好,你時刻都要做好準備。財富源自知識,知識才是個人最寶貴的資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