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1 / 1)

人隻有處於挑戰的狀態中,身體的潛能才能爆發出來。隻有勇於挑戰,才能充滿希望邁向成功。

古時候,日本漁民出海捕鰻魚,因為船小,回到岸邊時鰻魚幾乎死光了。

有一個漁民,他盛魚的船艙和各種捕魚裝備和別人都完全一樣,可他的魚每次回來都是活蹦亂跳的,因此賣的價錢高過別人一倍。這樣沒過幾年,這個漁民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

直到臨終前躺在床上,他才把魚不死的秘密告訴他的兒子——在盛鰻魚的船艙裏,放進一條鯰魚。鰻魚和鯰魚生性好咬好鬥,為了對付鯰魚的攻擊,鰻魚也被迫竭力反擊。為了生存,鰻魚的本能被充分調動起來,所以就活了下來。

老漁民還告訴兒子,鰻魚死的原因是它們知道被捉住了,等待它們的隻有死路一條,生的希望破滅了,所以在船艙裏過不了多久就死掉了。

窮人正是缺少一種挑戰自己的精神,容易知足,抱著“知足者常樂”這句話過日子,漸漸失去勇氣、失去鬥誌。認為太多的事情是“不可能”實現的,給自己找足停下來的理由!

看過美國大片《珍珠港》的人一定對身殘誌堅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那句話印象深刻,羅斯福為了達成空襲日本的計劃,從坐了多年的輪椅上站了起來,說:“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不想去做!”

拿破侖在年輕的時候夢想著當一名作家。但由於他小時候家裏很窮,所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告訴他,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

拿破侖存錢買了一本字典,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詞,用剪刀把它剪下來丟掉。於是,他有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

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有很多窮人麵對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常以“不可能”的心態安慰自己。這種消極的悲觀心理狀態往往讓其失去鬥誌、不求上進,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們永遠被成功所排斥,隻能做永遠的失敗者。

窮人想要改變現狀,需要有挑戰自我的勇氣,要相信沒有不可能。製定奮鬥目標,去努力實現它們。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挑戰,隻有接受挑戰,不斷追求,才能有充實的生命,才能體驗到生活的美妙絕倫。

所謂有誌者事竟成,正是這種人生的寫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