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成功者,他們總是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地爬起來,百折不撓,堅忍不拔,勇往直前,最終獲得成功。窮人常用“心有餘而力不足”來為自己在困難麵前退卻的行為開脫。其實,世上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就看你有沒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誌氣、有沒有勇敢麵對困難的膽量。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農夫的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裏,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裏痛苦地哀嚎著。
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淒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
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麵!
故事的寓意令人深省,人生必須渡過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層次,最重要的是永遠看得起自己。
就如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各式各樣的“泥沙”會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麵去。
假如你有一顆積極向上、永不言敗的心,不管生活中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有多大,哪怕是已經跌落到“井底”,你也能處險不驚,從容應對,找到走出困境的辦法。
假如你有足夠的豁達、樂觀和豪邁,那麼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你的心靈也能看到宇宙深處的一絲亮光,用它來辨識方向,召喚曙光。
在人生的長河中,許多東西可以丟掉,但萬萬不可丟掉把困難踩在腳下的勇氣。
隻要具備了這種勇氣,肉體上的痛苦、思想上的壓力,甚至死亡的威脅都會成為通向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窮人應該勇敢地直麵困難,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麵去。窮人想的是“隻要不輸。”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很窮,一個富人很可憐他,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春天撒下種子,秋天就可能脫離貧窮。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於是他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長大可以賣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隻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些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日子立刻能夠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但是日子並沒改變。再次陷入艱難,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隻剩下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心想,致富無望了,不如把雞賣了,打壺酒,一醉解千愁。
春天來了,富人興致勃勃送來種子,發現窮人醉臥在地上,房子裏依然空空,仍舊一貧如洗。富人轉身走了,窮人繼續貧窮。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最終沒能堅持到底。
窮人的經典觀點就是少用就等於多賺。 比如開一家麵館,收益率是100%,投入2萬元,一年就淨賺2萬元,對窮人來說很不錯了。窮人即使有錢,也舍不得拿出來,即使終於下定決心投資,也不願冒風險,最終還是走不出那一步。
窮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雞生蛋,蛋生雞,一本萬利……但是寄托在一隻母雞身上的希望,畢竟是那樣脆弱。
而富人的出發點是萬本萬利。同樣的開麵館,富人們會想,一家麵館承載的資本隻有2萬元,如果有1億元資金,豈不是要開5000家麵館?要一個一個管理好,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頭發呀?還不如投資賓館,一個賓館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資本,哪怕收益率隻有20%,一年下來也有2000萬元利潤啊!
一個投資家說,他的成功秘訣是:沒錢時,不管再困難,也不要動用投資和積蓄,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
窮人創業的前提是“隻要不輸”,而富人的創業原則卻是“一定要贏”。就在這“輸”與“贏”、“隻要”和“一定”中,窮人和富人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反差,同時也決定了富人的“有錢”和窮人的“缺錢”。
(本章完)